喜雨望巴羅二山
叔元不冠椎兩髽,縈青綰綠如堆鴉。???遠望毛發古,日日惟聞餐暮霞。
吾家公遠更清絕,帶眼不穿衣不結。好風吹袂任飄飖,夜夜惟聞弄明月。
餐霞弄月固不惡,不道農田布龜灼。令君盛服道民苦,偃然袒裼猶不怍。
敬持此意款浮丘,浮丘乃與令同憂。急呼風馬駕云車,二仙方覺裸裎羞。
旋加冠巾更束帶,一見浮丘望塵拜。便將兇歲變豐年,談笑之間作霶霈。
油云雖出南北峰,開端實自浮丘翁。浮丘詩家老仙伯,故知憂國愿年豐。
邦人一飽誰所賜,父應詔子兄詔弟。若還此雨后五日,將見索汝枯魚肆。
叔元不冠椎兩髽,縈青綰綠如堆鴉。???遠望毛發古,日日惟聞餐暮霞。
吾家公遠更清絕,帶眼不穿衣不結。好風吹袂任飄飖,夜夜惟聞弄明月。
餐霞弄月固不惡,不道農田布龜灼。令君盛服道民苦,偃然袒裼猶不怍。
敬持此意款浮丘,浮丘乃與令同憂。急呼風馬駕云車,二仙方覺裸裎羞。
旋加冠巾更束帶,一見浮丘望塵拜。便將兇歲變豐年,談笑之間作霶霈。
油云雖出南北峰,開端實自浮丘翁。浮丘詩家老仙伯,故知憂國愿年豐。
邦人一飽誰所賜,父應詔子兄詔弟。若還此雨后五日,將見索汝枯魚肆。
叔元不戴帽子梳著雙發髻,頭發像堆起的烏鴉般青黑纏繞。遠遠望去頭發蓬亂古樸,天天只聽說他吞食晚霞。我家公遠更是清奇絕俗,衣帶寬松不系,衣服也不束結。好風吹動衣袖任其飄拂,夜夜只聽說他把玩明月。吞食晚霞、把玩明月固然不錯,但卻不顧農田像龜裂的龜殼般干旱。縣令盛裝去訴說百姓的苦難,即便光著身子也不慚愧。恭敬地帶著這份心意去拜訪浮丘,浮丘和縣令一樣憂心。急忙呼喚風馬駕起云車,叔元和公遠二仙才覺得赤身露體羞愧。很快戴上冠巾又束好腰帶,一見到浮丘就望塵下拜。于是把災年變成了豐年,談笑間就下起了大雨。雖然油云從南北峰升起,但開端其實來自浮丘翁。浮丘是詩家的老仙伯,所以知道他憂國愿年成豐收。百姓能吃飽是誰的恩賜,父親應該告訴兒子、兄長告訴弟弟。如果這場雨過后五天還沒后續,那就要到賣干魚的地方找你們了。
髽(zhuā):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
???(cuó sān):頭發蓬亂的樣子。
公遠:人名。
帶眼不穿衣不結:衣帶寬松,衣服不束結,形容瀟灑自在。
飄飖(yáo):同“飄搖”,隨風搖動或飛揚。
龜灼:指田地干旱龜裂,像被燒灼的龜甲。
令君:指縣令。
袒裼(tǎn xī):袒露身體。
怍(zuò):慚愧。
款:拜訪。
浮丘:傳說中的仙人。
裸裎(chénɡ):赤身露體。
霶霈(pānɡ pèi):雨大的樣子。
索汝枯魚肆:典出《莊子·外物》,意為到賣干魚的地方找你,比喻困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當地農田遭遇旱災,百姓生活困苦,縣令積極為民請命,詩人有感于此創作此詩,表達對關心百姓疾苦者的贊揚和對豐年的渴望。
這首詩主旨是借神話故事表達對憂國憂民者的肯定和對百姓的關懷。特點是將神話與現實融合,想象奇特。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和詩人的情感態度。
目誦自應引睡,手談聊復忘紛。
一曲青林門巷,數聲白鳥江村。
茶味尚含春意,鳩鳴匆覺村深。
掃地風能施手,過門月解論心。
妙語欲澆舌本,故人匆到眉尖。
云薄茶煙索石,浪寒竹色侵簾。
浮花浪蕊易飄零,
看著桑麻眼便青。
荷鍤歸來春晝永,
案頭重讀相牛經。
并蒂春花繡未成,一回思想一傷情。停針不語支頤久,人在龍沙萬里行。
東風庭院柳花香,每到春來怕日長。綵線未拈腸已斷,可堪教繡并鴛鴦。
筼筜作花白于鷺,兩兩狐貍上宮樹。
青山誤盡少年人,汴水無情又南渡。
五十萬瓦遷一官,正衙還畫金龍蟠。
可憐總付幽蘭火,此印區區幸獨完。
印難完,恨長在,附子烏頭速其敗。
神僧心印早了然,呼兒散棗向街前。
飛芻忽上白云邊,知爾登樓嘯遠天。
半夜軍聲胡壘月,萬家寒色薊門煙。
檄成楯鼻提兵日,箭落旄頭破虜年。
投筆欲隨驃騎去,漢庭勛業在祁連。
梅雨絲絲未放晴,
泥途剩作幾程行。
客懷方此無聊賴,
更著啼鵑兩三聲。
岌岌穿南斗,
層層瞰下方。
揭為湖海鎮,
半夜掛朝陽。
人天分手后,破淚讀遺詩。
落月懷顏色,秋風慘別離。
文章遭鬼妒,道義足吾師。
寂寞東塾下,招魂采菊枝。
謝客耽游地,彳亍步林麓。
古樹倚云根,飛泉出巖腹。
隔岸舊山青,崔巍聳積谷。
峰色青似染,嵐光凈于沐。
月影沈寒潭,清光若可掬。
披榛壽古碣,剝蘚暗摹讀。
憶昔題詩處,回步認綠竹。
當年諸女伴,搜奇相追逐。
陳跡須臾間,踽踽剩我獨。
俯仰足傷懷,流光幸毋倏。
林鳥解留人,一聲啼幽谷。
殘花堆斷澗,飛霞落孤鶩。
歸作《臥游圖》,生綃裁半幅。
漠漠清光千萬里。云擁冰輪,一片輕如紙。借問嫦娥何若此。只應長伴愁人爾。
照徹陶籬黃共紫。漸漸梅梢,影亂橫塘水。睡熟芙蓉誰喚起。寒螀聲里啼殘矣。
數間破屋洛城傍,
門閉春風煮茗香。
月蝕一詩譏逆黨,
添丁奇禍竟堪傷。
云帶高峰好,況于雪后看。
澹煙飄戶牖,清景似江干。
塞遠人稀到,亭孤歲自寒。
獨愁防戍者,猶未解征鞍。
龍池之北臨古城,金華千丈當軒楹。
十年不向北齊去,無那看圖勞遠情。
茅舍疏籬護土階,石梁流水綠于苔。
吾家東里真相似,會儗歸時候子來。
懶問浮沉事,閑娛花柳朝。
吳兒調鳳曲,越女按鸞簫。
道許山僧訪,棋將野叟招。
漆園非所慕,適志即逍遙。
石亂不成路,東行常有聲。
荒山無鳥語,瘠土半驢耕。
乘月投茅店,澆愁喚麴生。
夜來鄉夢破,樓鼓報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