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左藏三首 其二
憶昔議和日,權門機穽深。
平居自好者,亦或喪其心。
偉哉人中杰,獨立山萬尋。
佐時豈不欲,枉己非所欽。
蔚然歲寒姿,肯受霜雪侵。
愿言繼前作,冠冕英俊林。
憶昔議和日,權門機穽深。
平居自好者,亦或喪其心。
偉哉人中杰,獨立山萬尋。
佐時豈不欲,枉己非所欽。
蔚然歲寒姿,肯受霜雪侵。
愿言繼前作,冠冕英俊林。
回憶當年議和的時候,權貴之門陷阱重重。平時潔身自好的人,有的也喪失了本心。你是杰出的人中豪杰,像萬仞高山般獨立不阿。你并非不想輔佐時政,但絕不肯委屈自己。你有高尚的品格,如同歲寒之松,怎肯遭受霜雪的侵襲。希望你能繼續有所作為,成為杰出人才中的佼佼者。
機穽(jǐng):機關陷阱,比喻險惡的境地。
平居:平時,平素。
萬尋:形容極高。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佐時:輔佐時政。
枉己:委屈自己。
蔚然:形容草木茂盛,這里比喻品格高尚。
冠冕:首位,第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憶昔議和日”推測,當時可能處于朝廷議和的政治背景下,權貴當道,政治環境險惡。詩人目睹一些人在這種環境中喪失本心,而李左藏卻能堅守自我,因此創作此詩表達對他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李左藏在惡劣環境中堅守高尚品格,不隨波逐流。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和比喻塑造人物形象,情感表達真摯。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
丙戌冬在孟,謁公洪城居。公稱外司徒,公年良倍予。
予時上酬公,不以賤自疏。乃心重民教,興言輒躊躇。
紫陽不可作,白鹿有遺墟。顧瞻感茂草,歲月成精廬。
鳴鐸思所托,拳拳徇虛譽。四方名利塵,欲以一袂袪。
我行匡廬野,引望情紆如。借問公來不,東南巳懸車。
懸車夫何為,庶以返厥初。既云返厥初,世情亮奚馀。
大塊胡不仁,奪此一老且。傷哉勿復道,天地有盈虛。
方子還山中,兩度寄詩帙。憐余方在疚,報答百不一。
故人枉相存,所恨越阡術。
江南十月交,山中稼應畢。天寒脆榆柳,霜重熟棗栗。理甕得舊醅,攀崖割新蜜。既可歡親顏,亦堪悅家室。
吾翁嗟已晚,念此重有失。尚幸老毋康,粗以慰篷篳。
人生歸有道,貧賤匪所恤。作詩謝同懷,商風振瑤瑟。
嘗聞隴西牛。
千石不用軥。
今見隴西牛。
臥地打草頭。
鑿池容斛水,壘石效遙岑。鳥喜如相命,魚驚忽自沉。風來生細籟,云度作微陰。便恐桃源近,無人與共尋。
蓮岳三峰峙,桃源一路分。池偷鏡湖月,石帶沃洲云。魚隊深猶見,禽聲靜更聞。巖幽林箐密,疑可下湘君。
元氣茫茫無盡期,
先天混沌是吾師。
偶逢太極逢初劫,
親見開天辟地時。
庭前蒼柏樹子
樹上黑觜鴉兒
四載坐眠對汝
一心冷暖相知
小睽盈尺階前地
明旦從風道上車
一語贈君留后約
清明寒食客思家
目深額聳,口方鼻端。
秋云消兮天青而闊,夜月上兮水白而寒。
看看,影像隨應兮明珠走盤。
五帝今云六,君王合萬年。
日長遲漏水,風細駐爐煙。
想像聯朝佩,歡呼捧御筵。
喜深恩更遠,不竭似秦川。
選日屆山宇,意適常有馀。喧寂兩無染,乃得還其初。
古草幽更綠,巢鳥鳴階除。獨往泉上游,人境忽已疏。
檐表得微路,高下隨所如。肅肅清晝闌,月出松林虛。
解帶聊宴息,豈曰非我居。
敗葉漫山不掃
孤云在岫方閒
采藥仙人何處
黃昏獨鶴飛還
五行葬法豈天真,
無奈番僧法力神。
薄俗于今涵孝治,
草青時有祭先人。
樂水不論船,
樂山不問樹。
不求畫中物,
惟耽畫中趣。
想當含毫時,
粉墨不待具。
眼光落縑素,
但覺風雨至。
菊殘葉謝,對雅吟、如逢老圃擎霜。花比人稀,影同云薄,高秋經露難當。墜英斂芒。憶昨時、曾染嬌黃。趁斜曛、散步巡行,兩三余梗似柔桑。
休恨此花開晚,只看花興懶,易沁愁腸。寥落宜休,豐神都減,難同白恰尋芳。故園久荒。付暗蛩、竹瘦松涼。到籬邊、重與盤桓,尚余清酒香。
正道無委轍,邪蹊多旁通。
周旋一失足,百川不可東。
所以古人介,蚍蜉視三公。
去此日云遠,誰能躡其蹤。
偉哉康大夫,仰止柳下翁。
華構揭巨扁,烈烈生清風。
豈比桃李花,森如千丈松。
下焉鞭埃氛,上焉追鴻濛。
愿言堅砥柱,屹向橫流沖。
心乎茍勿替,會見收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