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六首 和雜詩 其一
遑遑行路難,汲汲艱食迫。
井田邈不再,兼并蔽阡陌。
永懷先父祖,遺我以清白。
出門無所容,疑此天地窄。
秋風瘦遙山,涼意愜行客。
江南記舊游,不歷歧王宅。
遑遑行路難,汲汲艱食迫。
井田邈不再,兼并蔽阡陌。
永懷先父祖,遺我以清白。
出門無所容,疑此天地窄。
秋風瘦遙山,涼意愜行客。
江南記舊游,不歷歧王宅。
匆忙趕路困難重重,急切間為食物匱乏所迫。井田制久遠不再,土地兼并遮蔽了田間小路。一直懷念先代父祖,留給我清白的家風。出門卻無處容身,懷疑這天地太過狹窄。秋風使遠處的山巒顯得消瘦,涼意讓行人感到愜意。記得舊日在江南的游歷,未曾到過歧王的宅第。
遑遑:匆忙不安的樣子。
汲汲:急切的樣子。
井田: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
兼并:指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
清白:指清白的家風。
歧王宅:歧王,唐睿宗第四子李范,這里可能泛指權貴府邸。
此詩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土地兼并嚴重的時期。詩人面對現實的困境,堅守先代的清白家風卻無處容身,內心苦悶,從而創作此詩以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社會現實問題和詩人自身的困境。其突出特點是將社會現象與個人情感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自身的遭遇。
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
百二關河草木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護秦關,懦楚孱齊幾上看。禹貢土田推陸海,漢家封檄自天山。北風獵獵悲笳發,渭水蕭蕭戰骨寒。三十六峰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閑。
湘天住久,算有情山水,物情歲月。守著美人香草在,強似江湖落魄。笛簟填詞,箏篷載酒,來往煙騷國。并非紀律,此身總覺如客。
眼底紅葉高樓,黃花小院,相對堪浮白。一種秋風成共命,記否去年今日。一第天慳,百蠻親老,那更流光瞥。鬢絲禪榻,華年兩字消得。
兩篇華藻敵南金,辱贈應憐舊賞音。平日所知誰莫逆,老年于事已無心。云霄路在看君上,詩酒盟寒且共尋。屈指當時文學士,誰知揚子思湛深。
常愛君房言語妙,仍欽叔度德名高。受釐宣室行膺召,置酒梁園喜譽髦。辯博方親談袞袞,別離俄起恨勞勞。臨岐更辱殷勤句,衰拙何勝異日褒。
行吟漸出蕉花嶺,
歸夢應先荔子樓。
老覺情多念子孫,
而今慚愧起家門。
是須記取南山語,
鏤骨銘肌共報恩。
嘆如水上萍,
儂作陌上花。
花落還舊根,
風萍豈有涯。
乘秋張翰思歸國,
垂老龜蒙畢著書。
石佛高盤萬仞山
曇花現處照溪灣
縱然色相空中現
只在非空非色間
烏墅兩馮君,
風霆藹休問。
自昔從之游,
詩力借馀潤。
夫君凜一敵,
鴻筆上群俊。
舊壇今尋盟,
得句毋我靳。
依稀聽得菱花響,三竿日、紅完蛛網。半晌注橫波,無數鬘云漾。妝成誰見靈蛇樣,分付與、百花閑賞。一座麗春樓,盡把軒屏敞。
晝長嫌煞烏三足,誰耐唱、摩訶池曲。好夢遠如天,落絮平于褥。彤墀火迸紅榴肉,簪不穩、一枝寒玉。怯暑那成眠,走覓銀塘竹。
夜堂月上無人影,小鸚鵡、困酣難醒。正好試金盆,一斛紅泉冷。浴馀借得蟾為鏡,誰愛取、冠兒重整。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餅。
絲絲燭淚多如雨,搗盡了、月中孀杵。鏡聽擬來朝,私卜簾前語。坐深裙子紅都去,早又是、三通譙鼓。談解小郎圍,權拔釵為麈。
文章聲價擅南州。人物更風流。豈久徒勞州縣,看看催上瀛洲。
朱顏綠鬢,畫堂標王,寶帶垂镠。睡起八磚影轉,歸來雙燭光浮。
誰弄柯亭管,
秋聲飲恨長。
老龍驚不寐,
風雨滿瀟湘。
一春長病酒,小啜向寒塘。
掬得梅花影,添留齒頰香。
填胸無俗物,吐論發馀芳。
悟取清冷味,何須列鼎嘗。
重陽節過即芳菲,
么鳳枝頭啄不稀。
梅蕊竟先黃菊放,
卻嫌綠萼得霜肥。
元戎惟數漢嫖姚,劉杜齊名亦勇驍。
老馬昔曾諳遠道,饑鷹何意墮層霄?
背城自合增軍氣,擊楫憑誰翊圣朝?
寄語同舟須努力,勿如河上漫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