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永寧墅小園獨坐,寄上王相公
東閣一何靜,鶯聲落日愁。
夔龍暫為別,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籬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傳雅頌,七夕讓風流。
東閣一何靜,鶯聲落日愁。
夔龍暫為別,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籬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傳雅頌,七夕讓風流。
東閣是多么安靜,鶯啼聲伴著落日讓人發愁。賢才暫時分別,從早到晚思念如同秋意般深沉。蕙草伸出了籬外,花枝在竹間顯得清幽。朝廷傳來高雅的詩文,七夕時也比不上這里的風雅。
東閣:宰相招致、款待賓客之所。
夔龍:相傳舜的二臣名,夔為樂官,龍為諫官,后用以喻賢才。
昏旦:早晚。
蕙草:香草名。
上方:對帝王的尊稱,這里指朝廷。
雅頌:《詩經》中《雅》《頌》兩部分,后泛指高雅的詩文。
七夕:農歷七月初七,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之日,也指此日的風俗活動,這里代指風雅之事。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在晚春時節于永寧墅小園獨坐,可能當時王相公不在身邊,詩人觸景生情,寫下此詩表達對王相公的思念,同時反映出對朝廷文化氛圍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王相公的思念。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巧妙,語言典雅。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細膩情感,在同類表達思念的詩作中有一定特色。
茶瓜不作片時留,又向悠然作勝游。
花徑似經新掃灑,竹林喚起舊風流。
天教有象皆楷寫,世已無書可校讐。
長日苦遭蟬噪聒,杖藜擬訪澗泉秋。
袁人思君侯,事事皆甘棠。
君侯亦念之,疾苦如己傷。
向來趣引輸,詔許仍舊章。
抗疏論不足,古人所未嘗。
此請久不下,公歸奏明光。
渠儂未知公,尸祝無相忘。
種竹栽花猝未休,樂天知命且無憂。
百年自運非人力,萬事從今與鶴謀。
用力何如巧作湊,封侯原自曲如鉤。
請看魚鳥飛潛處,更有雞蟲得失不。
清愁殊浩蕩,莫景劇飛騰。
身是歸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園曾到不,要學仲舒能。
我學如畝澮,纖流未距川。
何如作難邑,袞袞膏火煎。
學力未純固,誠不能不遷。
所喪逮尋丈,所補無塵涓。
是則百煉金,無復畏巨燃。
不聞曾氏子,兢兢而虔虔。
一貫融終始,虛明萬慮捐。
此道甚簡易,勞苦無禹胼。
體妙用亦妙,揚州十萬纏。
不熟愧稊稗,未免世累攣。
使者臨舊治,盛禮修同年。
所道惟政事,握手意留連。
車行眼偏矚,粟畦暨麥阡。
父老亟來迎,喜色津津然。
我非當世才,亦復見謂賢。
臨違語益稠,不覺膝自前。
更愿所以諳,教我理婚田。
寒窗積雪生虛明,玉壺風折層簷冰。
朱霞秀色妙公子,理弦燈下聲亭亭。
游絲兩兩掛孤月,雙聲應手無留停。
月寒照戶砌蟲泣,云凍出浦邊鴻征。
蒼蠅撲紙窗欲透,蜾蠃穴桑兒未成。
琵琶寬詳雙韻切,含凄盡向弦中說。
酒酣疏綺雜娛嬉,誰道壯夫心更折。
一從敵騎下河南,學得聲容難辨別。
鷓鴣金屋沸歌吹,鼠頭寶陌行靴襪。
帕腰慢舞作彎弧,捉耳釂觴真折馘。
眼前猶聽舊歌辭,鳳韶豈獨鏘虞時。
罷彈三喟寢不熟,風定寒江靜夜悲。
垂虹臨絕景,仙隠寄人間。
遠水吞平野,歸云補斷山。
空明寬眼界,秀迥破天慳。
深羨鴟夷子,扁舟竟不還。
窮巷深居擺俗緣,幽芳偏愛小池蓮。
戲將凈色供齋缽,走送新房薦酒船。
懷橘孰無慈母念,覓梨應有小兒憐。
行看綠水芙蕖麗,漫遣登臨憶仲宣。
西江橫玉虹,西山羅畫屏。
荒城大如斗,此樓何崢嶸。
炎嶺狀隴蜀,三州通蓬瀛。
人煙幾村落,數點如晨星。
誰識海一涯,好峰無數青。
滿目凄涼秋思生,寒香萬本綠疇盈。
風回蘭蕙由來遠,露浥薔薇分外清。
取次梳妝呈素面,等閑流落惜芳英。
鳳樓大手須公等,好把蠻箋寄老兄。
超然物外一身行,野鶴孤云寄此生。
蓬戶晝關春色暗,松窗夜敞月華明。
蒙蒙山影暝將曉,款款溪聲雨欲晴。
曾識山南云岫隠,方知寵辱莫吾驚。
多謝江神不世情,為憐逐客送歸程。
一帆風力如飛疾,千里湖光似掌平。
要是吾生仗忠信,自然此意格神明。
反思宦路風波惡,屢觸危機夢亦驚。
靜退身無累,安閑意有余。
一麾真漫爾,三徑盍歸與。
肯酌貪泉水,甘乘下澤車。
后生知敬慕,遺行藹鄉閭。
江海倦游客,乾坤老病身。
儻來皆外物,自在作閑人。
睡足從吾懶,歡來任我真。
治生且耕鑿,無愧葛天民。
作意登臨快此生,愛花莫惜酒杯盈。
水沉風味香仍遠,冰雪肌膚韻更清。
名字不須聯十友,品題猶頼有三英。
定知茉莉真瓜葛,連璧誰家弟與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