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七月五日雨中記所見
雨來山為昏,雨罷山如洗。
秋風欻已高,長空澹如水。
其誰知此樂,勝處屬幽子。
登臨無所詣,溪樓成徙倚。
沙鷗意氣逸,沖煙棲復起。
是身困覉束,沿戲直愧爾。
平生耽佳句,此癖殆至死。
得酒忽詩成,頹然自醒醉。
雨來山為昏,雨罷山如洗。
秋風欻已高,長空澹如水。
其誰知此樂,勝處屬幽子。
登臨無所詣,溪樓成徙倚。
沙鷗意氣逸,沖煙棲復起。
是身困覉束,沿戲直愧爾。
平生耽佳句,此癖殆至死。
得酒忽詩成,頹然自醒醉。
雨來的時候山巒被籠罩得昏暗,雨停后山巒好像被清洗過一樣。秋風忽然變得勁厲,長空澄澈得如同秋水。誰能知曉這份樂趣,美妙之處屬于幽居之人。登山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在溪邊樓閣上徘徊。沙鷗神情自在,穿過煙霧時而棲息時而飛起。我這身軀被困于束縛之中,隨意嬉戲實在愧對沙鷗。平生就喜愛尋覓佳句,這個癖好大概到死都改不了。有了酒詩興大發,醉意中渾然不知醒與醉。
欻(xū):忽然。
澹:澄澈。
幽子:幽居之人。
徙倚:徘徊。
覉(jī)束:束縛。
沿戲:隨意嬉戲。
耽:沉溺,喜愛。
殆:大概。
頹然:形容醉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是秋季雨天,詩人可能在幽居之時,面對自然景象有感而發。當時或許詩人處于一種閑適又略帶感慨的心境,在自然中尋求樂趣和精神寄托。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向往,以及對詩歌創作的執著。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創作風格。
海上仙山邈云水,神居縹緲凌虛起。
風餐露宿不知年,八極浮游一彈指。
何人紙筆作此圖,細看尚恐冰為膚。
便欲憑軒問連叔,卻愁掛壁驚肩吾。
雖有此圖傳自古,矯矯真容那得覩。
萬里中州不少留,曉發咸池暮玄圃。
而今玉殿開珠宮,鸞旗鶴馭紛長空。
神兮早御飛龍下,愿賜千秋年谷豐。
遠屏郊園誰復過,支筇立到暮鐘時。
苦無啼鳥坐春去,時見好山緣竹低。
行逢鄰僧語一則,絕勝飲客呼三遲。
人間萬事不關我,以殼自遮如凍龜。
長年眼力怯看書,每見先生愧腹虛。
猶覺是身多凈業,欲投禪客問真如。
向來水驲分襟罷,常記河梁握手初。
從此論交同畢杜,巷南巷北莫相疏。
落葉屑窣鳴風廊,四無人聲夜未央。
道人過我談真常,客舍有底相迎將。
竹爐篝火曲木床,烏桕為燭楓脂香。
青棃累累饤坐光,黃甘十子近著霜。
醯梅蜜杏經年藏,紅糝綴枝加柘漿。
莼藕??芋蘘荷姜,堆盤滿桉次第嘗。
憶初見翁修水旁,轉頭八十須眉蒼。
爾時尊宿略喪亡,屹如樅檜老不僵。
而我昔漫參朝行,十年投閑坐老狂。
人生一夣炊黃粱,諸法本閑人自忙。
況今世故甚擾攘,與翁幸憩菩提坊。
夜闌一酌余甘湯,他年此樂不可忘。
空山有佳人,寒林弄孤芳。
晚分天女白,夜奪嫦娥光。
亭亭照清淺,欲渡橫無梁。
微風起復滅,為我傳幽香。
何須天氣水邊新,便好尊前賦洛神。
定自中年多作惡,非關尤物解移人。
莫愁阿鶩煩君嫁,且學西施為我顰。
爭似農家無一事,從來婚嫁只朱陳。
居士年來浄目塵,空花豈復問陳新。
北游豈識無為子,東第常叨不速賓。
憶昔扁舟輕白帝,何年一室老青神。
飄然又指淮山去,儻更山中得異人。
有子升臺袞,承顏況日長。
魚軒開大國,鶴髪老高堂。
忽報栽萱隕,空余扇枕涼。
他年黃閣地,誰舉伯仁觴。
苦熱倦中夜,黎明與雞興。
匪云事干謁,庶以逃炎蒸。
駕言城東廬,停軌日未升。
白簟帷薄縠,青盆水寒冰。
涼飇從天來,一掃槃中蠅。
聊除咂膚厄,諒豈棕拂能。
攬衣念歸去,謂是天候澄。
超視尚午景,世故何相仍。
分明圓嶠與方壺,萬壑千巖入坐隅。
臨賦競傳今日句,臥游安用昔人圖。
丹青霜葉秋明滅,水墨煙林暮有無。
記取滄浪漁笛曲,他年要捋使君須。
那知重到舊溪邊,兩月青燈聽雨眠。
閑引瘦筇行落葉,復尋清磬度疏煙。
宦游南北夢千里,人世短長癡百年。
安得隨君飛鳥去,盤陀相對共安禪。
小灘嘈嘈大灘惡,朝行羊膓暮鹿角。
盡日拖舟不得前,忽然笪斷千尋落。
上梁左側石子多,兩舷與石鳴相摩。
臥聽溪師倚篙哭,將如四十二灘何。
千里閩山驛騎飛,天書趣解海邊圍。
異軍方逐蒼頭起,元帥徐將白羽揮。
翻就鐃歌春舉酒,收還烽火夜開扉。
向來萬事關兵氣,卻作風光坐上歸。
天教江海著潛郎,擬作他年柱下藏。
未辦壁書摹古漆,聊將閣本寫官黃。
苦心便擬耽成癖,病眼猶堪細作行。
秖恐雌霓成誤讀,更須頻訪沈東陽。
君參云門禪,不遠為君說。
千里訪衰翁,草鞋三寸雪。
此間禪亦無,一味有衰拙。
乞君煮菜方,歸與云門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