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過知津閣二首 其二
憶昔孟東野,作尉悲龍鐘。
有詩即景賦,大吏怒不容。
我癡坐移官,避事得養慵。
寄語鷗鷺輩,勿驚足音跫。
憶昔孟東野,作尉悲龍鐘。
有詩即景賦,大吏怒不容。
我癡坐移官,避事得養慵。
寄語鷗鷺輩,勿驚足音跫。
回憶往昔孟東野,做縣尉時悲嘆自己老態龍鐘。他觸景賦詩,卻惹得上級官員惱怒不能相容。我愚笨癡傻而被調任官職,避開事務得以養成慵懶之態。我在此告訴鷗鷺們,不要被我的腳步聲驚嚇到。
孟東野:即孟郊,唐代詩人,曾任溧陽縣尉,一生窮困潦倒。
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老態。
坐移官:因為某些事而被調任官職。
養慵:養成慵懶的習性。
跫(qióng):腳步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仕途不順、被調任官職后,處于一種相對閑適卻又略帶失落的狀態下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官場可能存在一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和規則,詩人因自身的‘癡’而在官場遭遇挫折。
這首詩主旨是借孟東野的遭遇抒發自己仕途不順的感慨,同時展現出一種避開官場紛擾后的閑適心境。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表達真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在官場中的境遇和心態。
一角玉麟寒,何心獬豸冠。滿腔秋沆瀣,披腹玉瑯玕。講入經三昧,書成義不刊。陽城遺碣在,老淚不勝彈。
桃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
講堂寂寂夜鳴蛩,苦為兒曹課日功。道體渾淪參太極,皋比冷落坐西風。研朱點易露華白,剪燭談經帳影紅。禮樂斯民開治教,閩中常袞蜀文翁。
有客有客頎而長,短髭漆黑雙瞳光。東門邂逅喜覿面,問之桑梓應同鄉。昨朝叩門特相訪,屐齒齧碎殘花香。自言家住鳙溪上,結屋為扁耕云堂。昔年勤力事稼穡,驅牛暝踏山雨涼。朝耕西疇云撲帽,夜歸北隴云沾裳。春煙染成秀苗綠,秋風吹熟嘉實黃。去年隨云向閩粵,薦剡已銓薇省郎。如何奉使不憚遠,仙槎泛海波茫茫。今年攜云返故里,翻思舊業將就荒。云歸巖岫人在野,愿欲居隱歌時康。徐稚東湖有高躅,子真谷口流遺芳。古今人物儻可并,悠悠千載遙相望。
寧上山頭種禾黍,莫向他鄉作羈旅。山田得雨尚有年,他鄉憔悴何人憐。一身千里家何在,全家更在沅湘外。獨樹雞鳴楓葉飛,荒村雁沒蘆花碎。親在窮邊望子還,子在長途衣復單。居無寸田出無仆,明年作官當食祿。
蜀人文賦楚人辭,堯在崇山舜九疑。圣主若非真得道,南來萬里亦何為。
谷口之孫材刃铦,如針處囊立見尖。平生苦心在墳索,入月猶未高騎蟾。若嫌壽史六十五,論次未必三長兼。與時諱惡難僂指,為米溢美堪掀髯。浪言張華為輟筆,至今詆者口不鉗。因持眾制事編削,管城雖老聊復拈。明明褒譏淆涇渭,欲向素王師謹嚴。已刪臥龍無將略,過實仍刊諸葛瞻。東陽尚書助述作,束穎分餉出寶奩。自言宸廷夙沾賜,今以歸奉馀不潛。雞距鹿毛青鏤管,品制一一形標簽。昔冠神羊書白簡,痛擊奸佞如針砭。并與書法奉君子,大書特書不可淹。懸知南董奮直筆,首于三馬誅奸憸。
北風號空庭,山雪鳴急霰。是時我與子,傾蓋初相見。相逢兩恨晚,語罷喜復嘆。明燈照紅爐,杯酌方爛漫。劉公摩霜鬢,氣若初捷戰。喜我兩人交,深杯手持勸。縱橫恣談笑,一醉便侵旦。想子病酒容,蓬頭不能飯。那知會日少,告別不容戀。出門送子歸,慘若失侶雁。終朝或不語,妻子怪相問。別來三得書,日月去如箭。栗亭在何處,山川浩千萬。吾將理南棹,遂我江湖愿。兩如隨風云,那復計聚散。遲君秣驪駒,別我過窮縣。
昔日章華宴,荊王樂荒淫。霓旌翠羽蓋,射兕云夢林。朅來高唐觀,悵望云陽岑。雄圖今何在?黃雀空哀吟。
銅魚分絕塞,金馬問長途。地入三苗險,天懸六詔孤。中華傳制作,異域上輿圖。新釀椰陰滿,何妨醉百觚。
慶自天源發,恩從國愛申。歌鐘雖在館,桃李不成春。水折空還沁,樓高已隔秦。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
白發蒼眉古典刑,著書未省出山扃。嘗從康節傳三易,頗效河汾續五經。方喜朝頒遺逸詔,忽聞月犯少微星。大書誰草徂徠傳,豐碣新添貞曜銘。
三生曾結在家因,半世相從漸老身。曲幾團蒲分夜靜,斜風細字寄情親。伯牛命矣元非病,桑戶嗟來已反真。我亦無心趁哀樂,每懷前事一傷神。
列岫供秋色,遙風散水文。明當思舊隱,歸棹一川云。
陽復今朝,月圓明日,渭溪改觀風光。金枝孕秀,馀慶衍天潢。誕降真英間世,群仙賀、喜萃華堂。那堪見,靈椿未老,丹桂兩芬芳。燭搖,香霧擁,翠娥歌舞,齊上椒觴。且殷勤仰祝,華算等天長。況蘊智謀韜略,維城志、屏翰君王。待收取、平戎功業,軍國賴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