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秋 其一
講堂寂寂夜鳴蛩,苦為兒曹課日功。道體渾淪參太極,皋比冷落坐西風。研朱點易露華白,剪燭談經帳影紅。禮樂斯民開治教,閩中常袞蜀文翁。
講堂寂寂夜鳴蛩,苦為兒曹課日功。道體渾淪參太極,皋比冷落坐西風。研朱點易露華白,剪燭談經帳影紅。禮樂斯民開治教,閩中常袞蜀文翁。
清朝禮樂幾人優,間代文章屬勝流。持鑒務題天下士,乘軺先到日南州。一江春浪魚從變,萬里云羅鳥盡收。愚自不材無可見,但承郢琢復何求。
一朵花開萬國春,羅浮梅萼幾枝新。最宜交映惟仙品,敢望相投擬故人。運去六朝銷粉麗,文回當代振豐神。倚門桃李知無限,沾灑思分雨露勻。
山城又值阓阛開,
踏碎庭夜一片苔。
倚枕待尋池草夢,
午風吹送市聲來。
村樂殊音節,蠻謳欠雅馴。
老儒無酌獻,歌此送迎神。
儒生手不管兵權,何苦陳籌帝座前。
反間書留圍餉道,受降幡豎阻燒船。
薛嵓聞賄言難信,武勝行誅斗轉堅。
馬渡長江猶賜敕,赦王無罪速歸燕。
東市麻衣弟子從,一章詩就一身終。
知人不負姚恭靖,賣國偏饒李景隆。
正學無廬傳蜀道,歸宗有錄采吳風。
秦淮河水凄迷綠,二女魂流血淚紅。
竹徑榔陰憶夜分,主翁掃榻細論文。
獨憐碧水今黃土,祇有寒山對夕曛。
滄海常連三伏雨,晴風不改四時云。
古今聚散尋常事,瞬息黃粱獨慨君。
彈鋏悲歌莫浪嗟,筆耕心織是生涯。
區區子豈癡摹虎,事事吾猶錯畫蛇。
不分縮頭幾類鱉,苦嫌怒目幾遭蛙。
憑君試讀山君傳,鶴豈能言為嫉邪。
千嶺朝陰岳,三城控大同。
云形隨列嶂,山響應雕弓。
馬踏黃河雪,鷹呼白草風。
飛狐那用塞,天險古來通。
蹈海誰能帝漢高,
同時一死等鴻毛。
只憐五百忠魂散,
不及鴟夷有怒濤。
將軍死戰血染衣,空山白骨鬼夜啼。
洗兵政要及時雨,天禍未悔無云霓。
臥龍不起主張漢,獵犬待烹僥倖齊。
就中儒冠身多誤,如坐矮屋頭常低。
敢將龍鐘哀造物,但幸老大能扶犁。
咄哉董生三寸舌,善謔不思為虐兮。
人間回首憂患始,去之不速將噬臍。
滄海目初縱,清宵勢欲臨。人間無此客,天下共論心。
閩越青還斷,燕齊望更深。卻憐旸谷日,夜半照孤岑。
南極仙靈隩,幽躋得更臨。天應遺秘景,吾以慰初心。
密蔭連云暗,分流赴壑深。神游吾有紀,鐫向碧蒼岑。
忽作非非想,無聊解一時。
世情竟若是,天道豈如斯。
或者三杯酒,因之幾句詩。
閉門還閉口,客里自扶持。
一身萬里云無定,孤館殘更月欲斜。
湖海頻年思弟妹,干戈馀劫起龍蛇。
九秋客況愁中酒,四海人心散后沙。
倚枕不眠思故事,漢朝終始在三巴。
浮云樓觀接蓬萊,五岳三山大內開。昨夜春風城外過,千花齊發鳳凰臺。
公子連翩挾彈游,垂楊偏拂紫驊騮。長干巷里三千隊,若個新妝是莫愁。
紫燕銜泥度夕陽,雙飛南陌認雕梁。高門不用尋王謝,盧女新開白玉堂。
歡作沈香儂博山,雙煙一氣紫霞間。千門柳色啼鴉暮,自喚情人月下攀。
桃葉年方十五強,春波搖蕩木蘭航。不知何事歸來晚,狂殺王家白面郎。
萬戶千門玉作臺,春風何地不徘徊。烏衣巷口紅妝亞,一路歌聲斗草回。
垂楊千樹拂紅塵,壓酒吳姬動絳唇。日暮狂風連袂起,飛花愁殺渡江人。
城下春江抱石頭,秣陵南下是瓜洲。相邀女伴尋春去,共擲金錢賽蔣侯。
嘆息侯嬴老,尉曹鞍馬疲。
山花迷部曲,江雨壓旌旗。
越鳥勸沽酒,竹雞憂蹋泥。
不知何處醉,遙寄解酲詩。
翰林碑立崔嵬上,
待制詩題杳靄間。
人天八萬四千塔,
便合推為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