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幕李彥中田子真為倡小醵出游二月社日登遐觀呈二兄
次第韶光半,因循樂事希。
清游今見約,素懶敢相違。
天末收行雨,林梢逼落暉。
瓶中有殘酒,不盡不言歸。
次第韶光半,因循樂事希。
清游今見約,素懶敢相違。
天末收行雨,林梢逼落暉。
瓶中有殘酒,不盡不言歸。
美好的春光已過去一半,往日游樂之事也漸稀少。如今有幸與你們相約出游,我這一向懶散之人怎敢違背。天邊的雨已停,林梢正映著落日余暉。瓶中還有殘酒,不喝盡就不打算回去。
次第:依次,這里指春光逐漸流逝。
韶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因循:沿襲、照舊,這里有往日之意。
希:同“稀”,稀少。
清游:清雅的游覽。
素懶:一向懶散。
天末:天邊。
行雨:降雨。
逼:迫近。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與同僚李彥中、田子真共事期間。二月社日,人們有祭祀土地神、聚會游樂的習俗。詩人與兩位同僚相約出游,在游玩過程中寫下此詩,以記錄此次雅事,展現出在繁忙工作之余享受閑暇時光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春日社日與同僚出游之事。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生動展現了詩人的生活情趣。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日常交游和生活狀態。
見了廬山想此賢,此賢見了失廬山。
胸中書卷云凌亂,身外功名夢等閑。
一點目光牛背上,五弦心在雁行間。
欲吟壯節題崖石,筆挾風霜齒頰寒。
急性平生不少徐,讀書不喜喜觀書。
十行俱下未心醒,兩目頓昏還月余。
偶與兒曹繙故紙,共看詩句煮春蔬。
問來卻是東坡集,久別相逢味勝初。
大士多時不入城,入城猶未炷爐熏。
忽吹淮水千峰雨,不費鐘山半朶云。
桑葉秧苗俱起舞,葵花萱草亦歡欣。
尚書款送公歸去,留下豐年二十分。
天公要飽詩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
旋裁蜀錦展吳霞,低低抹在秋山半。
須臾紅錦作翠紗,機頭織出暮歸鴉。
暮鴉翠紗忽不見,只見澄江浄如練。
今年日瘦天不喜,玉皇顏慘方諸淚。
草木無光紅紫遲,春半何曾有春意。
誰將好手挽春回,割取錦江春色來。
七星橋邊楊柳動,百花潭上桃李開。
乃是國子先生贈詩卷,筆下東風隨手轉。
君不見李家謫仙吟掉頭,解道峨眉山月半輪秋。
又不見蘇家老仙冰啄句,更說只恐夜深花睡去。
先生辦著錦繡腸,朅來西湖山水鄉。
乞君湖山入詩囊,法嗣兩仙一瓣香。
數點飄蕭供晚清,二更傾瀉到天明。
雷驅云氣如旋磨,雨徧山村卻入城。
簟面頓無秋后暑,簷牙最愛夢中聲。
尚書幸有為霖手,偏灑江東作么生。
烏府何緣著佞臣,紫皇親擢得斯人。
金丹半粒回元氣,玉宇崇朝作好春。
不惜孤身輕一葉,坐令九鼎重千鈞。
萬牛回首求梁棟,未要沱江理釣緡。
去歲沖炎橫大江,今年度暑臥筠陽。
滿園無數好亭子,一夏不知何許涼。
待等老夫親勘當,更招幽鳥細商量。
朝慵午倦誰相伴,貓枕桃笙苦竹床。
先生吃茶不吃肉,先生飲泉不飲酒。
饑寒祗忍七十年,萬歲千秋名不朽。
惠泉遂名陸子泉,泉與陸子名俱傳。
一瓣佛香炷遺像,幾多衲子拜茶仙。
麒麟圖畫冷似鐵,凌煙冠劍消如雪。
惠山成塵惠泉竭,陸子祠堂始應歇,山上泉中一輪月。
古人浪語筆如椽,何人解把筆題天。
昆侖為筆點海水,青天借作一張紙。
作商猗那周皇矣,廷尉簿正邵夫子。
淳熙圣孝貫三光,題大如天誰敢當。
夫子一灑金玉章,銀河吹笙間琳瑯。
吉甫奚斯鴻雁行,彼何人哉唐漫郎。
夜來玉蟲雜金粟,老夫春寒眠不足。
起來拾得圣孝詩,燈花阿那圣得知。
李真宅子故依然,道院西偏古洞前。
一日身游八百里,三番花落九千年。
劍池丹井俱蒼蘚,絳節霓旌已碧天。
借問飛僊那用步,步行猶是地行僊。
觀水那無術,曾于往記求。
是間還韞玉,其外必方流。
縝栗淵潛久,英華氣上浮。
清波皆中矩,寶祲直橫秋。
金海芒相貫,璿源折以幽。
端如君子德,不病暗中投。
茂苑元宵亦盛哉,千紅百紫雪中開。
牡丹自是吳門有,蓮莟移從都下來。
光射瑠璃最精彩,吐成蝃蝀貫昭回。
歸船尚有殘燈在,更與兒曹飲一杯。
罨畫溪頭老詩伯,夜榜仙槎鬰林石。
要令南斗避文星,卻歸北辰捧天極。
頃逢桂江雙鯉魚,殷勤兩寄尺素書。
山長水遠到不到,未必韋郎跡也疎。
書中只有相思字,更及融州一寒士。
泮水曾參冷似冰,等待春風放桃李。
奔走人都倦,檐檠酒未來。
那能待竹葉,隨喜喚茅柴。
蘆菔仍多煮,庵摩帶淺煨。
深村市無肉,草草兩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