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立武頌 其三
斌哉公兮。
丁黎?兮,反自揆兮,亶元戎海涵無我若爾兮,格爾黎寤吾天理兮。
五常炳炳劼其履兮,誰又我觝兮。
吾伍傳相號,勿袖而弢兮,勿??而轑兮,勿紓而醫韘皾櫜兮。
逛其虻附以自陶兮。
斌哉公兮。
丁黎?兮,反自揆兮,亶元戎海涵無我若爾兮,格爾黎寤吾天理兮。
五常炳炳劼其履兮,誰又我觝兮。
吾伍傳相號,勿袖而弢兮,勿??而轑兮,勿紓而醫韘皾櫜兮。
逛其虻附以自陶兮。
您是多么有文采啊,先生!遭遇眾多艱難啊,自我反省啊,真正的統帥有寬廣胸懷不計較我這樣的人啊。使那些民眾醒悟我的天理啊。五常明白顯著,大家堅定履行啊,誰還能與我對抗啊。我們隊伍相互傳號,不要把兵器藏在袖中啊,不要把箭囊隨意放置啊,不要放松地整理箭套和箭囊啊。像虻蟲依附一樣自我陶醉啊。
斌:有文采的樣子。
丁:遭遇。黎?(lì):眾多艱難。
揆(kuí):度量,反省。
亶(dǎn):確實。元戎:主帥。海涵:像大海一樣包容。
格:使……來,使……醒悟。黎:民眾。寤:醒悟。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炳炳:明白顯著的樣子。劼(jié):堅定。履:履行。
觝(dǐ):抵觸,對抗。
弢(tāo):把弓或劍藏起來。
??(yóu):箭囊。轑(liáo):雜亂放置。
紓(shū):松懈。醫韘(shè)皾(jiǎo)櫜(gāo):整理箭套和箭囊。
虻(méng)附:像虻蟲依附。陶:陶醉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確切知曉此詩的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在一個需要宣揚正義、鼓舞士氣的時期,作者可能處于軍隊或某個群體中,為了激勵眾人、宣揚道德準則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統帥、宣揚天理五常并激勵隊伍。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古樸、句式整齊,具有較強的節奏感和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較小,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觀念和人們的精神追求。
城中十井九苦水,
城外四圍三面山。
俠客已無多伎倆,
燕姬那得好容顏。
凌晨披霧出,歸始及朝炊。
香飯僧廚借,山薇野客遺。
和云烹露茗,就石擷靈芝。
頓覺頹顏變,飛仙挾可期。
當年雪溪翁,
知命故知足。
平生一退字,
厚施不食祿。
高潔嚴子陵,
清賢段干木。
溪上多子孫,
林樹森瑤玉。
頂上三毛搖曳。
個是華山冠制。
遍體錦文圓,妒殺畫堂羽翠。
無計。
無計。
大尾更須三歲。
月落禁垣西,星攢曉仗齊。
風傳宮漏苦,云拂羽儀低。
路隘車千兩,橋危馬萬蹄。
共嗟封石檢,不為報功泥。
龜堂端是無能者,妄想元無一事成。最后數年尤可笑,飽餐甘寢送浮生。
癡頑老子老無能,游惰農夫酒肉僧。閉著庵門終日睡,任人來喚不曾應。
長腰玉粒出新舂,秋穫真成畝一鐘。衣食粗供官賦足,何妨世世作耕農。
冷雨蕭蕭澀不晴,亂書圍坐正縱橫。忽聞小甕新醅熟,急喚兒童洗破觥。
樓上五更鐘未動,
人間萬事已營營。
明朝一飯先書籍,
那取工夫細度量。
四海司馬氏,大州從事賢。
剸裁無劇務,抑郁已三年。
人在甘棠里,夢回春草邊。
知音有當路,何日踐英躔。
今朝天氣好,
寒減煖初增。
微醉無灰酒,
閑居有發僧。
芳情花下月,
艷眼雪中燈。
久廢賡酬事,
新詩忽啟縢。
朝來滴翠山光好
無數枝頭亂啼鳥
鳩杖橫拖過短橋
小池倒浸梅花老
客夢比潮高一尺,
篋中妙語耐沈吟。
蠡湖牛渚年時月,
扣遍船舷感到今。
表表青瑯玕,
倒蘸懸崖水。
彷佛鳳鳴陽,
靈風吹欲起。
暮收桂水楫,朝驅大河車。
一別何草草,王命有簡書。
子行秉文柄,實系風化初。
空江木葉下,霜清菊花馀。
念子不及餞,回首空躊躇。
君不見大梁李進士,年未三十官大夫。金鐘翠釜識國器,汗血飛黃看過都。昨來走馬長安道,一日聲名盡傾倒。墨卿學士兢迎致,搖筆登壇為揮掃。
盧前王后不足論,曹劉沈謝升堂早。我方避世金門前,君獨時時問草玄。金聲一擲天臺賦,鳳沼常留春草篇。
憶年二十當弱冠,結交四海皆豪彥。文章天上借吹噓,杯酒人中回顧盼。十年流落失邊李,詞場寂寞希篇翰。自從去歲得李薛,令我倡嘆增顏色。
對坐相看兩鳳毛,破圍實藉千軍力。安陽崔史文絕倫,意氣頗與二子親。蘇臺徐卿愛才者,曲卷往往停車輪。
斯文在天未墜地,我輩努力追前人。波頹瀾倒挽一發,鯨翻鱉擲爭嶙峋。
薛生歸釣黃河岸,君亦遙維沔川纜。霄漢終還五馬車,江湖暫解雙龍劍。
古來丈夫或未偶,畏途轗軻無不有。李廣羞過灞上亭,賈生愁醉長沙酒。倘遇馮唐老見君,一言更薦云中守。
歌聲扇后出,妝影鏡中輕。未能令掩笑,何處欲障聲。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見雙嚬斂,疑人含笑情。
佳人靚晚妝,清唱動蘭房。影入含風扇,聲飛照日梁。嬌嚬眉際斂,逸韻口中香。自有橫陳分,應憐秋夜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