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齊覺寺 其二
不謂僧游息,猶容俗往還。
薰爐煙縷縷,茗椀雨班班。
剟坐移門外,攜樽置竹間。
小詩題歲月,多助得江山。
不謂僧游息,猶容俗往還。
薰爐煙縷縷,茗椀雨班班。
剟坐移門外,攜樽置竹間。
小詩題歲月,多助得江山。
沒想到僧人游憩之處,還允許俗人往來。香爐中飄出縷縷香煙,茶碗里泛起點點水花。搬著座椅移到門外,帶著酒杯放置在竹林間。用小詩記錄歲月,多是得益于這美好的江山景色。
不謂:沒想到。
薰爐:香爐。
茗椀:茶碗。雨班班:形容茶碗中泛起的水花。
剟坐:搬移座位。剟,削、割,這里引申為移動。
樽:酒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齊覺寺時,被寺廟的清幽環境和周邊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放松、閑適的心境,享受著游覽寺廟的時光。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游覽齊覺寺的經歷和感受,突出了寺廟的清幽與自然的美妙。其特點是描寫細膩,意境閑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
層構壓池塘,不僭亦不偪。
影浮綠水靜,寒凝雪山色。
撫檻接修竹,連檐引蒼柏。
注目望長安,無奈濃云隔。
且理釣魚絲,石橋獨坐時。
一竿遺世慮,最愛夕陽遲。
好夢忒匆忙。無處猜詳。綠陰陰院小池塘。卐字闌干丁字檻,亞字花墻。
此景費思量。驀斷人腸。被池如水冷鴛鴦。數盡五更鐘百八,月照西廊。
青子和灰曾代茗,
白肪包籜復中蔬。
蠻鄉風味新奇劇,
坡老徒誇食木魚。
春風燈火傾城醉,
明月花枝滿地寒。
不是隴頭新麥綠,
田夫未肯遠來看。
到眼關心極,霜楓幾葉丹。
蕭然生意歇,又是小春寒。
怕看燭搖影,微聞海有瀾。
大千藏一粟,還覺酒杯寬。
離宮閱武及初冬,
清問還聞下九重。
閩粵軍輸憂告匱,
親將節省命司農。
聽說江湖萬里身,十年流轉狎波神。鄉心只羨秋鷹急,世味如何臈蟻醇。耳識吳音疑故舊,眼看南士覺尖新。袖中詩句清如許,何啻他鄉見似人。
黃花和露作深秋,志士臨風惜壯猷。靡靡道途空接淅,搖搖心事劇懸旒。兒時種木今盈抱,老去還家莫漫游。側耳鄉書上霄漢,圣朝賓貢似成周。
雪峰輥毬,睦州擔板。
展盡神通,搆得一半。
那一半,戴嵩牛臥綠楊陰,韓干馬嘶芳草岸。
弄月不須疑,蕭疏半世癡。
逢人深淺酌,見爾妙高詞。
舊有紫之癖,今仍白出奇。
幸依盧扁在,箴砭足吾師。
江到興安水最清,
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見青山頂,
船在青山頂上行。
子規啼咽打頭風,十二巫山曲曲籠。
上峽雨后懸溜外,極天寒到暮云中。
秋聲牢落高唐路,客思凄迷蜀道叢。
等是蕭蕭時節異,江南煙侶問巴東。
稍稍墟煙度,歸禽尚一雙。
喧風柔落木,珠雨緩流淙。
夕氣先孤幌,云陰上半窗。
縣心清賞極,酒力未須降。
估帆葉葉泊雙橋,綠柳青簾檻外飄。隔岸人家歌《水調》,江樓向晚雨瀟瀟。
聞道龍沙卷雪飛,蠻中傳去織弓衣。柏山寺畔吟魂在,曾見林梢鴨腳肥。
春煙裊裊將軍樹,碧草萋萋丞相祠。殘月曉風啼杜宇,水亭略彴立移時。
賈勇休誇六郡雄,提戈東望綠林空。可憐諸將封侯盡,白馬青袍向北風。
百戰曾經七尺軀,先登親奪繡蝥弧。知君不用尚書貴,夜夜青天泣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