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歸舟次清遠縣上游欲入硤
舟行所至與清逢,殊覺今清又不同。
山到江湄窮則變,水歸峻口窒斯通。
秋風鏖葉地頻??,夜月鑠云天屢空。
兀坐篷窗閑四顧,太虛還似我胸中。
舟行所至與清逢,殊覺今清又不同。
山到江湄窮則變,水歸峻口窒斯通。
秋風鏖葉地頻??,夜月鑠云天屢空。
兀坐篷窗閑四顧,太虛還似我胸中。
船行之處總能與清景相逢,更覺得如今的清景與以往不同。山延伸到江邊到了盡頭便有變化,水流入險峻山口受阻后又暢通。秋風勁吹樹葉,地面頻頻震動;夜月照耀,天空多次澄澈空明。我獨自坐在篷窗邊悠閑地四處張望,宇宙就像我寬廣的胸懷。
清:指清遠縣的清景。
湄:水邊。
鏖:激烈戰斗,這里形容秋風猛烈。
??:震動。
鑠:照耀。
兀坐:獨自端坐。
太虛:指宇宙、天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北歸途中,行至清遠縣上游準備進入硤口時所作。當時詩人可能在旅途中,面對清遠一帶獨特的山水景色,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展現自然變化與內心感悟。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哲理思考相結合,意境開闊。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勿以隋侯珠,彈雀千仞峰。
勿以和氏璧,投人昏夜中。
彈雀不可期,投人未必容。
大賢惡皦皦,所以明若蒙。
八尺枯冰簟一筒,小軒拂拭趣誰同。
樽前聲負千杯月,窗下光贏一枕風。
易向曲肱增舊意,詩因仰看有新功。
蠹書圍遶高眠處,夢與塵埃路不通。
一覺落天夢,遂吟招隠詩。
攜家異鄉去,變服散人為。
郿塢云開后,圭峰月上時。
清秋此高興,琴酒問同誰。
林上春來恰恰忙,安排顏色與春裝。
栽培欲報應先發,根柢雖移不改芳。
紅藥便隨心減價,黃蜂偷喜蜜添香。
憑君剩釀看花酒,待插花枝滿首嘗。
生長詩與書,不信世道難。出處愧古人,章句得一官。
舌強不肯柔,開口誰欣歡。十年走塵土,蹭蹬苦地寒。
紆朱非良貴,寧較厚與單。古心自突兀,胸中鬰萬端。
昔常玩于水,今乃知其瀾。身世心已灰,人事鼻可酸。
病臥得君詩,喜試昏膜看。意遠辭淡泊,稠重欲相寬。
以言藥我病,吳鱸佐秦餐。大句牽勉酬,韻高語難安。
愛國憂民有古風,米鹽親省尚嫌慵。
袞衣天上歸何晚,霖雨人間望正濃。
三少官儀雖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
角巾藜杖經行處,知在云山第幾重。
鳴鴟古木末,饑鳥啄腐柯。
下有黃侯宮,清風在藤蘿。
公昔為刺史,俗若閨門和。
德銘潁人心,千載不可磨。
至今奉如生,慢侮莫敢過。
破祠望道路,丹檐獨峨峨。
春秋賽豚肩,里巫日婆娑。
牛童不知此,來往夕陽歌。
之人勃海后,所尚亦瀟灑。
不承春秋學,乃好水墨畫。
鵝溪吾鄉里,有絹滑如砑。
君凡幾多筆,為我禿數把。
慵飽浮圖世共憎,蓬蒿師獨養牛耕。
田驅白石年常過,林印青薪歲旋生。
竹似子孫憐筍茁,樹添松柏補風聲。
眉頭怪得春來喜,雨起蔬苗粒粒成。
初秋尚苦暑,歸沐乃君恩。
地閑少來客,日晏猶閉門。
家乏念藜藿,開顏無一樽。
況復辭貌拙,敢隨車馬奔。
盥濯何所事,讀書坐前軒。
豈堪當世用,空味古人言。
頗喜市朝內,獨無塵土喧。
終年但如此,真竊大官餐。
茫茫月色如溪沙,萬里不有纖云遮。
今年寒氣爭春來,雪大如掌隨驚雷。
臨川城中三月雨,城東大丘汩為渚。
天地慘慘無開時,常恐蟄死和與羲。
此時謂月水中沒,溺入蛙腸那復出。
豈知今夜月光圓,照徹萬物無遺偏。
人間有人司重輕,安得知汝有時明。
山麓舊耕迷故壟,井干余汲見飛泉。
清涵廣陌能成雨,冷浸平湖別有天。
南狩一時成往事,重華千古似當年。
更應此水無休歇,余澤人間世世傳。
唐衰非一日,遠自開元中。
尚傳十四帝,始告歷數窮。
由來根本強,暴戾豈易攻。
嗟哉梁周間,卒莫相始終。
興無累世德,滅若燭向風。
當時積薪上,曾寧廢歌鐘。
俯仰林泉繞舍清,經年閑臥濟南城。
山田雨足心無事,水榭華開眼更明。
新霽煙云飛觀出,晚涼歌吹畫橋橫。
寄聲裴令樽前客,祇欠高談一座傾。
翊戴唐虞旦暮中,忽將符節撫山東。
憶歸慷慨無私計,抗疏頻煩有古風。
世路一人知進退,士林當日計窮通。
壽觴須祝年年喜,舊德華夷望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