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訓
父母生子身,身是父母個。如何卻言我,言我大不可。
父母在此坐,子則不敢坐。不坐乃當然,父母如天大。
男兒立父旁,女兒立母旁。男兒拱手立,女兒斂衣裳。
捧盥兼灑掃,將茶及奉湯。言語須低軟,依前立正方。
兄姊惟恭敬,弟妹常愛慈。飲食先尊長,不敢遽有之。
尊長若嗔我,嗔我是愛我。欲我為君子,所以約束我。
語話須誠實,步履學疎遲。頭容常正直,四體莫邪欹。
父母生子身,身是父母個。如何卻言我,言我大不可。
父母在此坐,子則不敢坐。不坐乃當然,父母如天大。
男兒立父旁,女兒立母旁。男兒拱手立,女兒斂衣裳。
捧盥兼灑掃,將茶及奉湯。言語須低軟,依前立正方。
兄姊惟恭敬,弟妹常愛慈。飲食先尊長,不敢遽有之。
尊長若嗔我,嗔我是愛我。欲我為君子,所以約束我。
語話須誠實,步履學疎遲。頭容常正直,四體莫邪欹。
父母生下子女的身體,這身體是屬于父母的。怎么能只說‘我’呢,只強調‘我’很不應該。父母在這里坐著,子女就不敢坐。不坐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如同天一樣偉大。男孩站在父親身旁,女孩站在母親身旁。男孩拱手站立,女孩整理好衣裳。負責洗漱、打掃,端茶送湯。說話聲音要輕柔,依舊站在正位。對兄姐要恭敬,對弟妹要慈愛。吃飯時先讓尊長,不敢急于自己吃。尊長如果責怪我,責怪我是愛我。是希望我成為君子,所以才約束我。說話要誠實,走路要從容緩慢。頭部要經常保持正直,四肢不要歪斜。
個:這里可理解為‘的’。
盥:洗手,這里指洗漱相關事務。
遽:急忙、立刻。
嗔:責怪。
疎遲:即‘疏遲’,從容緩慢。
邪欹:歪斜
此詩應創作于傳統儒家思想盛行的時期,當時社會重視家庭倫理和道德規范的培養。作者旨在通過詩歌的形式,向人們尤其是晚輩傳授家庭禮儀和為人處世的道理,以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傳統家庭倫理道德,突出特點是內容具體、針對性強,語言簡單易懂。它在傳承家庭美德、規范人們行為方面有一定作用,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家庭秩序的重視。
清平大業行皆奢,豈獨堯時聽所加。
豐儉由人天不遠,安危在智道非賒。
關津防害反為害,法令除邪卻長邪。
爭似無言敷密化,既能成國又成家。
黃鳥垂楊一兩聲,流年流去不勝情。
已傷野徑鎖春色,空睡山窻愁月明。
金山真堪沽酒散,山河到了為誰爭。
古人盡入平蕪去,虛對馮唐夸后生。
舳艫銜尾日無虛,
更鑿都城引漕渠。
何事餒來貪雀谷,
不知留得幾年儲?
(同前。)
深逢野草皆為藥,靜見樵人恐是仙。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十三《雅言雜載》。)
(按:《全唐詩》卷七三七收二句,缺題,今重錄。)
獨行獨坐任天然,幽隱難逢世網牽。
一志直教齊大道,萬般總是涉因緣。
水磨澗石平如鏡,春引巖藤直似弦。
虛幻已知休更續,蹄輪應不到山前。
靈巖一竅何年鑿?
混沌初開有此門。
探藥仙人何處去,
山中不改舊乾坤。
南臺靜坐一??香,
亙(一作“終”)日凝然萬事忘(一作“慮亡”)。
不是息心除忘想,
都緣無事可思量。
自住國清寺,因循經幾年。
不窮三藏教,匪學祖師禪。
一事攻燒火,余閑任性眠。
生涯何所有?今古與人傳。
有個仙人騎白鶴,
曾隨王母到瀛洲。
于今鶴去仙人遠,
天際白云空自浮。
(《槜李詩系》卷三○。)
達來何處更追尋,放曠誰論古與今。
風帶泉聲流谷口,云和山影落潭心。
資身自有衣中寶,濟世誰藏室內金。
策杖偶來林下坐,鳥聲相和唱圓音。
仙源佛窟有天臺,今古嘉名遍九垓。
石磴嵌空神匠出,瀑泉雄壯雨聲來。
景強偏感高僧住,地勝能令遠思開。
一等翹誠依此處,自然靈貺作梯媒。
二林乘興往,幾日見歸程。有翼便歸程。有翼便飛去,何勞更此生。
川長云迤邐,溪靜月分明。果熟僧相待,庭閑鶴自行。
搘頤檉櫛穩,遠夢石床平。是院水皆到,無窗書不盈。
登樓雙眼飽,倚檜片心清。夜永蓮花漏,殿高神運名。
參空寒嶠色,壓雨古松聲。早晚攜瓶入,孤吟猨鳥情。
曠大劫來祇如是,
如是同天亦同地。
同地同天作么形,
作么形兮無不是。
(同前。)
(按:以上三頌皆為參德韶后作,德韶卒于吳越納土前,故收入。)
有一語,全規矩,休思量(一作“惟”),不自許。
路逢同(一作“達”)道人,楊眉省來處。
踏不著,多疑慮,卻思量(一作“看”),帶伴侶。
一生參學事無成,慇懃抱得栴檀樹。
豈是疎慵僻愛山,且圖余事不相關。
休夸鳳詔千年貴,難敵禪扉半日閑。
透水戲魚隨浪沒,投巢孤鶴帶云還。
自然得到無心地,寂寂虛堂一景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