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吳正仲重臺梅花詩
楚梅何多葉,縹蔕攢瓊瑰。
常惜歲景盡,每先春風開。
龍沙雪為友,青女霜作媒。
托根邇廟堂,結子助鼎鼒。
吳侯本吳人,筆力高崔嵬。
但詠同姓木,予非梁棟材。
楚梅何多葉,縹蔕攢瓊瑰。
常惜歲景盡,每先春風開。
龍沙雪為友,青女霜作媒。
托根邇廟堂,結子助鼎鼒。
吳侯本吳人,筆力高崔嵬。
但詠同姓木,予非梁棟材。
楚地的梅花為何有這么多葉子,青白色的花蒂簇擁著美玉般的花朵。常常惋惜一年的時光將盡,它總是先于春風而開放。在塞外它與雪為友,霜神青女為它做媒。它扎根在靠近朝廷的地方,結出果實能輔助烹飪。吳侯本是吳地人,筆力高超。只吟詠與自己同姓的樹木,而我并非棟梁之材。
楚梅:楚地的梅花。
縹蔕:青白色的花蒂。攢:簇擁。瓊瑰:美玉,這里形容梅花。
歲景:一年的時光。
龍沙:塞外。
青女:霜神。
邇:近。廟堂:指朝廷。
鼎鼒:古代烹飪的器具,這里借指朝廷事務。
吳侯:指吳正仲。
同姓木:“梅”與“吳”同姓(從音韻角度牽強理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赡苁窃娙俗x了吳正仲的重臺梅花詩后有感而發。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看到梅花的品性,聯想到自身,從而寫下此詩表達內心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借詠梅表達對梅花高潔品質的贊賞和自謙之情。其突出特點是托物言志,以梅花自比。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借物抒情的創作風格。
百里更題輿,才分刺史符。
循良重他選,途轍詎常拘。
不但治文牘,要令歌袴襦。
戚休顰笑里,無或謂民愚。
江梅未醒如凍蠅,蠟梅先折能寧馨。
江梅既開瘦欲絕,蠟梅吐香方未歇。
幾思覓句攄襟期,嫌如蔬筍傷肝脾。
君詩與花辱俱見,卻悔臨淵祇癡羨。
君因此花詩再題,過讀快若垢得篦。
從渠見者不著目,亦勝長安紛市鬻。
夜雨細無聲,朝光快作晴。
空庭芳草合,遠樹鵓鳩鳴。
無復知春處,閑來看水生。
不唯身暫適,更覺眼增明。
為憶窗間句,思從物外人。
白云空在望,青眼為誰新。
一別已數載,再來還幾晨。
期君歸對策,過我莫嫌貧。
朵朵艷紅蕖,叢叢映碧蘆。
秋風見池沼,幽思發江湖。
愛竹寧詢主,行山得當圖。
弟同仍子姪,我友亦相俱。
吾州憶當南渡初,居有曾呂守則徐。
本門林下亦此渠,往往詩流非酒徒。
邇來流風頗寂寞,南池二公也不惡。
李今作舟大如斗,公更蘄春方待守。
幾宵春雨落連明,南池水滿春草生。
不知春興凡幾首,寄我因之報安否。
天公知君有此畫,要遣題詩與當價。
故令欲雪還弄晴,盡日神機不容暇。
毫端自出右丞維,孫郎一見欣得之。
寫真命意兩俱盛,我今落筆胡能奇。
溪楓一蕭瑟,溪柳四繽紛。
年事有如此,吾生何足云。
登高欠能賦,有感在斯文。
欲向洲前問,哀音不可聞。
四時佳節惟重九,況接君家鴻鴈行。
乃以病軀親藥石,坐妨山屐共壺觴。
別來忽忽春逾仲,望極悠悠晝莫常。
想見回頭登眺地,清源云合鷺洲長。
一飯肯留我,群書容恣繙。
雨收還摵摵,云破復昏昏。
山水琴中趣,桑麻野外論。
淡交真有味,炎附卒成燔。
俸薄愁斯立,镵長困拾遺。
經營將有賦,零落不成思。
凍結須頻折,煙凝袂半緇。
陽春竟何在,卒歲以為期。
斜日欲向夕,孤懷誰與開。
慵能繙故紙,閑且撥寒灰。
海內長為客,江南欲放梅。
竟將身自縶,寧有水西回。
吁嗟古詩人,達少窮則多。
定逢造物嗔,故此成折磨。
懷哉興化令,累然蓬一窠。
融州計官滿,歸日定如何。
為見山花發,忽思湖柳深。
當君散帙坐,著我倚樓吟。
別句漫多紙,別觴終欠斟。
光陰幾尺璧,書疏闕萬金。
病駒匪戀秣,鴻雁歸有心。
已后蘭亭集,猶能與竹林。
相識欣佳士,常談厭老生。
湖山游息處,風月笑言情。
豈但沈疴愈,能令老眼明。
無嫌數呼喚,政爾一殷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