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徠山齋熟寢家童報征西府從事田集賢書至開緘讀之因題書后
滿徑蓬蒿懶自鋤,何人日午叩茅廬。
徂徠山下一枕睡,經畧府中三紙書。
兵謀貴勝縱橫出,海鳥忘機飲啄余。
唯有淮夷雅宜作,文章兼不讓黃初。
滿徑蓬蒿懶自鋤,何人日午叩茅廬。
徂徠山下一枕睡,經畧府中三紙書。
兵謀貴勝縱橫出,海鳥忘機飲啄余。
唯有淮夷雅宜作,文章兼不讓黃初。
院子里滿是蓬蒿,我懶得去鋤,不知是誰在中午時分來敲我的茅屋。我在徂徠山下睡了一覺,收到經略府中田集賢的三頁書信。用兵謀略以取勝為貴,縱橫謀劃而出;人若像海鳥一樣忘卻機心,只關注飲食啄食之事。只有淮夷之地適宜創作,其文章風采不遜色于黃初年間。
徂徠山:山名。
茅廬:茅草屋。
經略府:軍事行政官署。
縱橫:形容謀劃多樣。
海鳥忘機:比喻人無巧詐之心,異類可以親近。
淮夷:古代居于淮河流域的部族,這里可能指特定地域。
黃初:魏文帝曹丕的年號,當時文學繁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詩人處于山居狀態,收到經略府友人書信。當時可能社會存在軍事活動,詩人雖身處山林,仍關注著外界的軍事和文化動態。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山居生活與外界的聯系,突出詩人對軍事謀略和文學創作的見解。其特點是將閑適生活與現實思考相結合,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思想。
達來何處更追尋,放曠誰論古與今。
風帶泉聲流谷口,云和山影落潭心。
資身自有衣中寶,濟世誰藏室內金。
策杖偶來林下坐,鳥聲相和唱圓音。
京洛多權豪,游服相追隨。青牛中甸車,白馬連環羈。珩珮競照耀,紳組舊參差。騶鳴行人駐,倏若流風馳。
名園不問主,下輦輒失嬉。秦官錫雕盤,光祿假羽巵。侏儒善為優,邯鄲有名姬。坐客應余論,顧眄成恩私。
鹵簿留國門,誰何不敢譏。歸來臥華堂,瑣窗承文楣。武夫瑩庭階,璧珰攢榮題。列燭正晶熒,噴香常逶迤。
明朝入君門,密侍白玉墀。開言迎合旨,群公默無為。乍請考工地,亦拜床下兒。吹噓枯稊生,指顧千鈞移。
回瞻狥名士,獧介爾何施。朱云折檻去,梅福棄官歸。寂寞揚子云,口吃不能辭。著書述圣道,徒許俗人嗤。
漢室已久壞,往事垂于茲。眇然千載下,慷慨有余悲。
閑居誰似我,退跡理難過。
要勢危身早,浮榮敗德多。
雨催蟲出穴,寒逼鳥移窠。
野逕無人翦,疏窗入薜蘿。
聞道驅征旆,行行至漢陽。
初程微雨霽,滿路落花香。
遠宦心常適,青云去未妨。
惟余親戚分,惆悵上河梁。
王門嘉禮萬人觀,況是新承置醴歡。
花燭喧闐丞相府,星辰搖動遠游冠。
歌聲暫闋聞宮漏,云影初開見露盤。
帝里佳期頻賦頌,長留故事在金鑾。
滿朝清望更誰如,才略文章盡有余。
避寵怕聞調鼎鼐,愛閑專喜掌圖書。
歌詩唱和心偏樂,勢利奔趨跡自疏。
恰與宗兄性相近,好來城外卜鄰居。
息念忘懷心晏如,隨宜生計不求余。
汲泉自溉新栽竹,借本重添舊欠書。
唯仰酒杯相慰暖,敢嗟容鬢漸凋疏。
澄波橋北多嫌遠,少有交朋到我居。
清和春尚在,歡醉日何長。
谷鳥隨柯轉,庭花奪酒香。
初晴巖翠滴,向晚樹陰涼。
別有堪吟處,相留宿草堂。
有山有水更何憂,知足能令萬事休。
大道不從心外得,浮榮須向世閑求。
沖開煙縷飛黃鳥,點破潭心瀁白鷗。
好景盡歸余掌握,豈勞艱險訪瀛洲。
帝里高人宅,蒼苔遶徑深。
卷簾山入戶,摘菓鳥移林。
石沼養龜水,月臺留客琴。
生涯一樽酒,名利不關心。
秘閣清虛地,仙材稱此居。
心輕萬鍾錄,性樂百王書。
枕上漏聲近,窗前竹影疏。
遲來稀見面,高興復何如。
玉殿承恩四十年,水云心已悟南禪。
李斯篆字功何妙,賈島詩章學太玄。
筇在幾嗟無虎鬭,缽腥長笑有龍眠。
聞今未老休慵墮,剩把書蹤石上鐫。
憐君盡室泛安流,職重官新未白頭。
楚老歡迎歸舊里,春風留戀過揚州。
逢時肯更嗟庭樹,屬詠還應上郡樓。
宗黨故人鄉外少,勤勤書札緩離愁。
貞元重數莢,滕六劇霏花。漠漠初濡砌,皚皚欲聚沙。
閭閻銀作界,宮闕玉為家。調鼎慚鹽撒,霑溫覺絮加。
瑞凝三殿瓦,欣動五云車。冰柱撐茅屋,瓊枝擁翠華。
微行停蹕警,冷漏靜街嘩。具野曾無隗,磻溪豈問牙。
公然門駐輦,那信室盤蝸。積素堪麟畫,飛黃想兔罝。
一庭看曳練,十道趣宣麻。戎索籌先后,雄才辨等差。
神威殷地軸,御指落天花。表賀甘朝穩,裴功敢夜夸。
雪山行獻琯,早晚到星槎。
事多興廢莫持論,唯有禪宗理可尊。
似訥始平分別路,如愚方塞是非門。
刳腸祇為生靈智,剖舌多因強語言。
爭似息機高臥客,年來年去道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