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廖融山齋
清和春尚在,歡醉日何長。
谷鳥隨柯轉,庭花奪酒香。
初晴巖翠滴,向晚樹陰涼。
別有堪吟處,相留宿草堂。
清和春尚在,歡醉日何長。
谷鳥隨柯轉,庭花奪酒香。
初晴巖翠滴,向晚樹陰涼。
別有堪吟處,相留宿草堂。
天氣清和,春天仿佛還未離去,歡暢沉醉間,日子顯得格外漫長。山谷中的鳥兒隨著樹枝轉動而飛,庭院里的鮮花香氣似乎蓋過了酒的醇香。雨剛停,巖石上翠綠的青苔滴著水珠,臨近傍晚,樹木投下清涼的陰影。還有其他值得吟詩的地方,我便留下來寄宿在這草堂之中。
清和:天氣清明和暖。
柯:樹枝。
向晚:傍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廖融是五代時期的隱士,詩人到廖融的山齋中做客,被山居的美景和閑適的氛圍所感染,于是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山居生活的美好,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意境清幽。展現了五代時期文人對自然生活的追求,在當時的文學創作中體現了一種閑適的風格。
聞道林園景物新,山光水色繞檐楹。落花閒趁鉤簾入,好鳥時聽隔座鳴。一徑綠陰知雨過,半窗晴影見云生。雅懷不獨幽棲樂,兄弟登朝久擅名。
吳家自古,尚雅風美趣。季子延陵享佳譽。傲王侯,遠避名利塵囂,滄桑變,依舊芝蘭玉樹。素心當此世,道德文章,國老清芬士林慕。大道不須言,君子謙謙,研戲曲,古今獨步。數十載、高懷總無爭,視魏紫姚黃,陋如商賈。
犬吠雞鳴達四郊,依依煙火疊相交。時光暗轉催農事,海味初來贍客庖。細柳綠欺臨水樹,小桃紅傲出墻梢。子云寂寞甘衰朽,更有何心作解嘲。
綠云山麥層層綠,紅雨溪桃處處殘。老去見花如隔霧,可堪不得霧中看。
門外青山拂翠煙,野堂人事總蕭然。案頭舊典兩三帙,囊里新詩四五聯。克念不妨能作圣,怠荒何日可希賢。括囊夙有遺經訓,何苦名韁萬里牽。
匆匆采桑女,花雨濕襜袖。春風十二弦,生世未觸手。
湘綺樓空楚水流,蕭蕭斑竹迥生愁。何如憔悴姜齋老,著罷黃書望九州。
高人拉我游,渾似泛仙舟。簫鼓風傳曲,壺觴月滿樓。湖山青翠遍,煙雨綠荷稠。地挹六橋暮,風回五月秋。低花時度蝶,近水不驚鷗。酒醉未歸去,應知欲枕流。
鶯花三月媚,春服試初成。水暖看魚戲,村明信馬行。珠林僧入定,瑤藻客同聲。醉采群芳細,歸來兩鬢盈。
一竿斜日映簾低,百丈遙牽入貴溪。社日忽驚玄鳥至,春風時聽鷓鴣啼。墟煙渺渺天將暮,江草萋萋路欲迷。越水吳山行漸近,芒鞋到處可攀躋。
遠水危岑徹望收,青青庭草結清幽。欲將太極從頭認,直向先天未畫求。一氣渾淪常迭運,六虛變動自周流。千年海岳精英地,何處乾坤更十洲。
繡嶺縈回抱此臺,風云長為繞崔巍。侵衣月白疏松漏,洗硯泉香古澗來。尼父象文隨化著,羲皇爻畫自心開。六虛行盡天機健,數片梅花點翠苔。
當時一念作學人,未許清貧奪此心。唯樂杏壇尊學隱,也憑梔酒細論文。前賢偃蹇康園路,后進蹉跎嶺海魂。擬把鄙俗渾拋卻,無奈清宵入夢頻。清夜無端又引觴,徘徊吊影嘆悲涼。含羞茍且容無賴,忍詬求全為稻粱。世路幽幽天作怪,歸程歷歷辱頻嘗。未成芳意情已憊,不肯靈臺變心香。日月光華道義存,孤舟援手久銘心。清庠俯首傳薪火,浮世潛心遠穢塵。三徑無心陶令隱,四賢有志雪泥馨。從來學術通達事,未必冠猴也作真。
天意豈難訴,云煙渺降真。倚欄瞻日月,滿壁繪星辰。夜梵光生戶,晨炊灶見神。高門有陰德,當不誤儒身。
古諫無專職,士庶獲胥通。今者置有位,非位默而恭。卿相曷其然,出納代天工。宮詹此札子,責善太宰公。辭嚴氣則直,讀之聲沨沨。韓論及歐書,異代而合蹤。既可扶國是,抑竭朋友忠。百年無此言,友道從而隆。朝廷罰臺給,株連班直空。宰公乞攝曠,奏上何匆匆。略弗涉救援,于是涉迎逢。急彼故緩此,意外有牢籠。人情鄙茲疏,詆訕紛詾詾。臺為風紀御,給本絲綸總。朝廷托耳目,立法由祖宗。官小系則大,責重望乃崇。愆忒以之律,邪佞以之攻。從則如水流,不從如水壅。士氣要在養,養則其氣充。折沮失謇諤,使之抱喑聾。天王本圣明,宰公實股肱。信之如蓍龜,可以定吉兇。慷慨能行義,豈曰無優容。難解者彭王,喜怒注宸衷。程罪終見釋,鉞幸終弗庸。公議皎如日,曉及三尺童。豈宰顧不諒,而弗及童蒙。朝廷行是罰,名以懲不供。因攝以寓援,何不鑒觸龍。乞漿或得酒,求魚庶離鴻。言患不至此,何患聽弗聰。所惜在諫垣,兩挫一歲中。歲來其娓娓,履霜愴凌凍。不可視朝廷,長有拒諫風。鳳鳥吝不鳴,若鳴致時雍。匪為群諫地,自樹弼亮功。其日舉傳奉,逮諫適相同。奏名四十員,珂馬耀長沖。胥靡共趨走,俛默不敢颙。觀者謂不祥,道議起如蜂。其責將誰歸,未可謝匪躬。當憫時不平,亦可悲人窮。不鳴豈瓦雞,不應豈木鐘。豈待七年發,救焚必征彸。但恐緩不及,激切有緘封。令人思三原,當此熱心胸。陳乞惟恐后,剴切期必從。皎皎歌白駒,一往無留蹤。江湖渺吾憂,其言不可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