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累累大又多。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貴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綠葉茂盛永不落。這位姑娘要出嫁,齊心協手家和睦。
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
灼灼:花朵色彩鮮艷如火,明亮鮮艷的樣子。華:同“花”。
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歸宿,故稱“歸”。
宜:和順、親善。室家:指夫婦。
蕡(fén):草木果實繁盛碩大的樣子。
蓁(zhēn)蓁:草木茂盛的樣子。
《詩經》多是民間歌謠,此詩創作時間難以確切考證。大致是在周代,當時社會重視婚姻,這首詩可能是在民間婚禮上演唱,表達對新人的美好祝愿。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女子出嫁,以桃花喻人,生動地表現了新娘的美麗和對其婚后生活的祝福。它是《詩經》中的經典之作,體現了古代詩歌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的特色,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夜見旄頭閃閃明,
羽書烽火亂縱橫。
孤身方就南歸計,
半路重登北去程。
倦數客途嫌馬慢,
寒添風力壓裘輕。
迂儒敢道從軍苦,
從古高陽有酈生。
夢繞荊溪,
蟹肥春甕滿。
朝來最羨采花蜂,采得花心帶露秾。何似美人頭上采,故留芳冢倩云封。
吳姬花比越姬多,經宿其如落膩何。就解玉釵輕印落,一鋤黃土馬嵬坡。
砌成丘壟合葳蕤,十二云鬟碧玉枝。自是纖纖親手付,莫教人唱落花詞。
昔聞種玉就藍田,未信藏花結碧阡。芳草不須環翠幄,夜深還送買花錢。
盤頂紅綢里髻丫,
細腰雛女學當家。
攜籃逐隊隨娘去,
九十九峰采竹芽。
秋風落木秋天高,月入金樽動酒豪。過眼衰榮等昏曉,勿嗟遲速把心勞。
月明遙夜見秋高,桂影依稀數兔豪。散發行歌野田上,一樽可慰百年勞。
入理深談,語非語,默非默。
量材補職,武是武,文是文。
用舍臨時,剸裁在我。
只如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用,將一莖草作丈六金身用。
寰中天子敕,塞外將軍令。
野岸石橋濱,雪色初勻。揚鞭一試紫騮新。記取黃沙沉戟地,不是花茵。
持酒酹芳辰,年少腰身。羅衣低拂五陵塵。回首微聞相痛惜,樓上佳人。
落拓平生載酒行,
如今憔悴鬢絲生。
無金得買青樓笑,
空負閑愁出錦城。
云鮮日嫩東風軟。雪初融、水清淺。粉□舞按迎春遍。似飛動、釵頭燕。
深折梅花曾寄遠。問誰為、倚樓凄怨。身伴未歸鴻,猶顧戀、江南暖。
少小辭家作壯游,
秋風秋雨木蘭舟。
送君心似長河水,
萬轉千回繞渡頭。
襡襣對襠一抹。
帕復兩頭八撮。
抱腰身,牽帶孔。
持帶孔。
卸到燭光浮動。
暖煙濃。
瀉輕紅。
隔岸青山隔霧看。夕陽樓閣影回環。杜鵑聲里一憑闌。
車水馬龍巴子國,風帆沙鳥柘夫灘。祗無人與話春寒。
堅凈不苦窳,陶于醉封疆。
臨溪刷舊痕,隔屋聞新香。
移來近曲室,倒處臨糟床。
所嗟無比鄰,余亦能偷嘗。
浮邱山上有高臺,
掃石酣歌坐綠苔。
豈為悲秋同作客,
祇緣探勝共銜杯。
孤亭丹井清相映,
黃鶴仙翁去不回。
一葉風濤云外起,
卻疑笙籟自天來。
黃童名譽早騰飛,
慷慨陳書事是非。
衛玠風神窺玉潤,
裴遐名理自珠霏。
紅樓聽雨春同醉,
碧海看潮暮共歸。
柳絮吹綿張緒去,
他年煙滸記依稀。
絕憐裙屐多幽怨,
若有真靈證妙華。
秋玉風流能好事,
漠鏞才筆合看花。
荷衣蕙帶吾常佩,
白水青松爾莫嗟。
自笑子云甘寂寞,
多君載酒似侯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