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魔軍
與道彌新世轉疏,老心恢廓學如初。妄緣紛擾隨時過,云物何曾礙碧虛。
與道彌新世轉疏,老心恢廓學如初。妄緣紛擾隨時過,云物何曾礙碧虛。
公子乘閑臥絳幮,
白衣老吏慢寒儒。
不知夢見周公否,
曾說當時吐哺無。
高樹一蟬催晚晴,
去年同汝聽秋聲。
離愁不入華嚴界,
立向西風卻又生。
當年慷慨誓明神,指日盟心字字真。早識國奴應受命,近傳吳使已稱臣。共和日月風燈影,一統河山戰馬塵。昨日紀元新詔下,太平簫管萬家春。
廟堂只手運神籌,十萬貔貅坐上游。新貴侍中千狗尾,通侯關內幾羊頭。山陽奉祀猶存漢,箕子為奴竟入周。第一功名楚三戶,河山鐵券共千秋。
關塞無塵海域清,中朝知有圣人生。能令冒頓稱臣仆,曾約契丹為弟兄。社鼓已行王氏臘,義旗那有漢家兵。帝王代運尋常事,莫恤千秋身后名。
鳳詔龍書隔歲頒,春風不到五華山。魏王正議三推禮,莊蹻遙連六詔蠻。翡翠明珠無貢物,碧雞金馬閉雄關。飛來一紙陳琳檄,好愈頭風開笑顏。
鰒魚飯罷獨唏噓,一卷兵書握妙機。未許僰人憑地險,要令孟獲識天威。鐵橋紀戰碑猶在,玉斧分河計已非。寄語受恩諸將帥,提軍早奏凱歌歸。
推枰斂手意茫然,絕好金甌竟不全。近畏羅施憑鬼國,遠防巴子據南川。江淮千里杯蛇影,嶺表三軍風鶴天。聞道深宮憂不寐,將軍努力掃烽煙。
落日河山影寂寥,劫灰千載未全消。漫天刀劍脩羅雨,卷地風波宦海潮。五夜鵂鹠長樂殿,三春杜宇天津橋。薄才不上平南頌,好作漁樵答圣朝。
晚眺郊原接鼓鼙,春風春草暮萋萋。
新田落照牛羊見,冥火穿林燕雀低。
拾翠歸人無意緒,吹簫客子怨羈棲。
數逢耆老淹留問,指點當年說大堤。
淡淡秦云薄似羅,
灞橋楊柳拂煙波。
夕陽樓上山重疊,
未抵愁春一倍多。
野堂蕭颯雪侵冠,歷盡人間行路難。
病馬不收煙草暝,孤桐半落井床寒。
長瓶濁酒猶堪醉,敗篋殘編更細看。
此興不隨年共老,未容城角動憂端。
憶昔離家初,招搖正東向。
蹉跎遂及茲,五見絡緯唱。
別時送我人,近聞半凋喪。
想見故山中,累累郁相望。
而我在風塵,焉得長少壯。
感此淚如雨,中宵發凄愴。
夜闌新露重,涼月漸東上。
雖蹉歲華晚,稍覺天宇曠。
會當理歸榜,安能事依傍。
濁醪幸可飲,到口君莫放。
故山重到思依依,
不見霜眉雪頂師。
三十年間真一夢,
夜檠猶記讀書時。
海上舊煙壘,頻年罷舉烽。但有孤樹影,帶月舞龍鐘。
墟里黃昏候,投林鳥雀哀。渡頭鐘隱隱,風送普陀來。
一水接滄溟,六鰲秋可釣。試聽欸乃歌,吾亦發長嘯。
東海涌三洲,負薪堪自老。吾生澹蕩人,更欲搴瑤草。
彷佛西湖上,煙波鎖六橋。美人明月夜,好泛木蘭橈。
海門煙霧深,忽見秋濤起。欲折扶桑枝,乘潮去萬里。
積翠盡陰陰,風吹十里響。上棲白鷺群,下映青苔壤。
淙淙澗里水,不啻鴨頭綠。有時流落花,疑是桃源曲。
寶塔鎮東方,亭亭三鸑鷟。云中掛暮蟾,海上射朝旭。
嘉樹郁成陰,孤臺眺蒼莽。長笑似蘇門,白云自來往。
人生天地間,慈孝本皆同。
孝者少能盡,慈者多有終。
所以古今人,慈心過孝衷。
因思古孝子,姓氏豈冥濛。
舜帝與閔子,自古所推崇。
王祥孝其母,黃帝孝其翁。
孝者殊落落,慈者竟充充。
非可率爾行,天性出乎中。
慈心澗中水,孝心樹杪風。
樹風搖有息,澗水流無窮。
定評慈與孝,二語為至公。
是故慈母恩,罔極似蒼穹。
哀哀我慈母,莫報劬勞功。
路轉丹梯遠,蒼茫聽午鐘。
蓮花隨地涌,寶樹自云封。
日映毫光現,煙深塔影重。
誰知人境內,亦有竺乾峰。
今春逢谷日,歡喜拜皇天。
壺酒賀新歲,豚蹄祝有年。
匹夫勞作止,八口賴安全。
試望平田外,濛濛細雨煙。
半窗斜月。茅店蕭條燈已滅。
床下蛩聲。聲動凄涼不忍聽。
終宵無寐。覆去翻來真個是。
屈指歸期。應是梅花爛熳時。
紅綾橋畔夕陽斜,
風漾青簾得酒家。
晚立市門寒意動,
山村人賣木綿花。
此身何補一毫芒,
三辱清時政事堂。
病骨未為山下土,
尚尋遺墨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