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畫僧法傳
問訊雪庵今何如,子來搔首更踟躕。
時於戲墨窺禪悅,尚想家傳及緒余。
曾點爾各言爾志,陶潛吾亦愛吾廬。
誰人解寫二歸意,欲放風帆還摻祛。
問訊雪庵今何如,子來搔首更踟躕。
時於戲墨窺禪悅,尚想家傳及緒余。
曾點爾各言爾志,陶潛吾亦愛吾廬。
誰人解寫二歸意,欲放風帆還摻祛。
詢問雪庵如今狀況如何,你來了卻撓著頭猶豫遲疑。時常從隨意的畫作中體會禪悅之趣,還想著家傳技藝能有所傳承。就像曾點等人各自表達志向,我也如陶潛般喜愛自己的居處。誰能描繪出這兩種歸隱之意,你想要揚起風帆離去我還在揮手送別。
問訊:詢問。
雪庵:可能是一位僧人或與僧人有關的人。
搔首踟躕:撓著頭猶豫徘徊。
戲墨:隨意作畫。
禪悅:指參禪所獲得的愉悅。
緒余:本指抽絲后留在蠶繭上的殘絲,后比喻事物之殘余,這里指家傳技藝的傳承。
曾點爾各言爾志:曾點是孔子的弟子,《論語》中有曾點等人各言其志的記載。
陶潛吾亦愛吾廬:陶潛即陶淵明,他有“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的詩句。
摻祛:揮動手臂,這里指送別。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佛教文化較為盛行,畫僧在藝術創作中融入禪意。詩人與畫僧法傳相識,法傳可能有歸隱之意,詩人在送別時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這首詩主旨圍繞送別畫僧法傳展開,突出了法傳在畫作中追求禪悅以及歸隱的想法。詩中用典巧妙,語言質樸,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理解和不舍,在文學上體現了送別詩與禪意文化的融合。
太湖東來滄海西,四十二灣江漸低。源頭受得浙間水,不放渾潮淤作泥。
江流兩岸盡平川,薺麥如云樹若煙。不是青龍任水監,陸成溝壑水成田。
沙田疲瘠快秋登,家計渾如水上冰。今日新僉河泊戶,阿儂準備學攀罾。
平川多種木棉花,織布人家罷緝麻。昨日官租科正急,街頭多賣木棉紗。
黃浦西邊黃渡東,張涇正與泗涇通。航船昨夜春潮漲,百里華亭半日風。
大浦橫塘九里灣,蚤潮船上晚潮還。儂心恰似東流水,直到海門無日閑。
滬瀆祠荒古壘平,東西蘆浦荻芽生。袁崧向時防海處,何物孫恩敢弄兵。
正信天龍護,
邪神豈奈何。
但知常念佛,
災怪自消磨。
臘月今朝恰一旬。梅花開遍隴頭春。篆煙起處人稱壽,從昔家和福自生。新喜事,得佳姻。賢郎順婦正充庭。從今更祝千千歲,要與邦人作典型。
蘭谷清香入嶺梅。多根應爾暖先回。臘前似得真消息,爭逐堯蓂十葉開。春滿室,酒盈杯。百花寧許到尊罍。仙姿要是仙家伴,長為遐齡歲一來。
西馳萬里道,送子不及遠。萬里非所嗟,覲子恐歲晚。
青青蠶叢山,歷歷太行坂。素冠集流塵,客子中夜飯。
驅車當周行,相顧各繾綣。繾綣夫如何,欲語不出口。
冥冥云中禽,菀菀道傍柳。炎暑方載途,客行日彌久。
山川氣候更,風雨昏旦有。毋為人所先,寧為人所后。
青城多異境,蛾眉隱新月。巴江從中來,紆曲如一發。
秋氣勁楩楠,春陽長薇蕨。地高魚鳥閒,天近星斗沒。
行歸及桑梓,山川共輝發。君還江水源,我去江水委。
江中多鯉魚,尺素來萬里。遙涉岷漢流,復泳沅湘沚。
海門何浩蕩,但恐風波起。江干候鯉魚,秋高水瀰瀰。
世際羲軒盛,身慚稷契良。
幽青新旱厲,淮海舊懷襄。
滄水何年使,桑林近日禳。
文章思報國,此意竟荒唐。
翠藤老木抱千山,
行色歸心各等閑。
恰似白云多自在,
不同飛鳥倦知還。
身出淮陰舊將家,
腰弓臂箭聽胡笳。
無端獨上狼山頂,
射得孤鴻落遠沙。
萬里橋邊路,春來幾度過。
柳陰新水活,云意遠山多。
幻質非金石,閒情寄薜蘿。
偶逢江上侶,招我著漁蓑。
不耐坐殘更。常祝華胥夢莫醒。卻怪曉風吹薄幕,窗欞。為乘清光補未曾。
機杼自縱橫。腕怯難拈絮一星。自笑無能如絡緯,聲聲。咽盡寒霜兩翼輕。
峻嶺茂林中,
觴流石泉白。
因知秉蘭人,
不但山陰客。
功名誤黑頭,晚臥此山幽。
落拓揚執戟,浮沉馬少游。
豆芻千里駿,煙草五湖鷗。
早晚相從去,高深日縱搜。
冉冉香傳小樹花,閒庭風露浩無涯。
斷鐙兒誤求爺乳,歉食妻疏到母家。
深夜能陪敕賜丑,荒山暗老石經叉。
松頭月上難禁渴,汲水親烹沒葉茶。
客舍蕭蕭行李輕,寒風遠道送南征。
離亭柳脆人初發,前路花殘酒獨傾。
濟水迥添晴浪涌,淮山平接暮云橫。
交游三十年來好,漸老何堪故舊情。
白日如奔驥,少年不足恃。
汲汲身未立,忽焉老將至。
子試念及此,則晝何暇乎食,夜何暇乎寐。
白馬魂空結,朱蛇讖豈真。九重原叔侄,一死自君臣。
鼎鑊當年事,蒸嘗異代人。西山一抔土,寂寞掞冬春。
匿孤聞縣幕,收骨有將軍。禁密趣烹客,心枯絕命文。
淚痕臺北土,魂夢海東云。勸進同時士,麒麟自紀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