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吳正傳
拂袖行歌歸故鄉,相思又是一星霜。夢回江上秋風杳,愁入天涯春草長。書問久淹嗟契闊,詩章時讀慰凄涼。知君亦有逍遙興,肯學征鴻為稻粱?
拂袖行歌歸故鄉,相思又是一星霜。夢回江上秋風杳,愁入天涯春草長。書問久淹嗟契闊,詩章時讀慰凄涼。知君亦有逍遙興,肯學征鴻為稻粱?
邃古傳神母,流光感赤虹。龍書彰圣瑞,日角表皇躬。
肇啟苞符秘,能侔造化功。紀元開運會,畫卦判洪濛。
理協陰陽始,幾參象數終。三才咸有統,六位嬗無窮。
姬孔淵源在,炎黃謚號同。補天咨帝妹,創字授臣工。
任宿沿風姓,庭巢列禪通。混茫都邑改,巍煥寢園崇。
紺殿凌霄漢,丹陵接華嵩。握圖容自肅,衣卉道彌沖。
作者斯文祖,欽哉望秩隆。圣朝稽典禮,謨誥述龐鴻。
日月觚棱外,乾坤法象中。白龜淪蔡水,蒼檜擁齋宮。
幽贊誠何極,靈蓍滿百叢。
一從歸棹渺,離況迥難舒。薄宦重于世,耆年久遂初。家承韋氏學,架美鄴侯書。卻喜儀刑近,傳經在石渠。
極目群峰外,長江復渺瀰。頗存櫪馬志,卻冒海鷗疑。望逐前驅遠,功方后進遲。丹山多穴鳳,次第見來儀。
望鈿車何處。香乍拂、暗鎖一庭薄霧。
云窗小院罅,恍屏山曲曲,紗籠珍護。
玳梁幾許。問海燕、芳蹤可住。
看紅襟飄瞥,重到畫屏,漫把人誤。
苦憶年年遠道,水驛山程,空怨零雨。
鶯聲暗訴。催春至,共誰語。
怕高樓去后,花枝滿眼,東風吹向繡戶。
更青青柳色,陌上費人凝佇。
少日思乘博望槎,中年歸種邵平瓜。
力辭驃騎安祠廩,因忤弘羊失使華。
互市賈胡共香火,專城戰地再桑麻。
可憐送老茅山觀,空費君王拊髀嗟。
誰識天南笠屐翁,詞名早播大江東。
瓊山有幸來文曲,滄海無心載筆雄。
萬死豈遂魑魅意,此生自有吉神通。
乾坤留得詩仙在,拔地參天第一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杖藜數數款松關,
豈為多情酷愛山。
痛念慈顏隔泉壤,
此心那得片時閒。
郁郁陌上柏,干植自撐天。
青青堤畔柳,根深春自妍。
丈夫有遠志,大成夫何言。
所愿及良晨,努力揮長鞭。
日月迅雙輪,誰能久朱顏。
雪霰紛紛流竹路。數聲烏鵲窗前度。一帶寒光凝臘樹。時如故。樓臺傾刻成紈素。
茅店布簾橫古渡。寺鐘戍鼓催天暮。驢背小橋棲白鷺。真堪賦。何如柳絮風中句。
江樓小筑水云濱,夜雨清言肆晉人。
得地何須高百尺,賞心大半惜三春。
詩狂不覺誰為主,酒醉幾忘我作賓。
一刻千金難買得,窗西剪燭莫辭頻。
晚晴風歇,一夜春威折。
脈脈花疏天淡,云來去,數枝雪。
勝絕,愁亦絕。此情誰共說。
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
高驂黃鶴望天飛,
千載誰能繼費祎。
幾年惆悵荔枝紅,婦薦孫擎壽媼翁。我亦得歸無此樂,弟兄相對小燈籠。
情均骨肉謂堯民,我輩相仍敢不敦。越人可笑盟車笠,四海要知皆弟昆。
貴溪亦復謂三山,去我冰溪一水間。舴艋篷籠不難買,有時乘興泊鷗灣。
尾犯桃花水,江南好燕歸。
芳草恨春遲。
東風齊著力,惜分飛。
睡足淡梳妝,喜見詩人元白。
不學艷紅妖紫,環花仙標格。
須知玉骨本天然,不是借人力。
準擬小春重看,望秋灰無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