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十二首 其三二
臥病恰旬余,氣力無一銖。
皮穿筋骨露,勉強且支梧。
無鹽無米,誰為分疎。
拄杖子起來,瀉出百斛明珠。
各請點檢倉庫,畢竟是有是無。
山僧不免隨后念個蘇嚕蘇嚕。
臥病恰旬余,氣力無一銖。
皮穿筋骨露,勉強且支梧。
無鹽無米,誰為分疎。
拄杖子起來,瀉出百斛明珠。
各請點檢倉庫,畢竟是有是無。
山僧不免隨后念個蘇嚕蘇嚕。
臥病剛好十多天,身上一點力氣都沒有。皮膚破損,筋骨都露了出來,只能勉強支撐著。沒有鹽也沒有米,誰能來幫我分辨解釋一下。拄著的拐杖好像活了起來,仿佛能瀉出百斛明珠。大家都去檢查一下倉庫,看看究竟是有物資還是沒有。我這個和尚不免在后面念著‘蘇嚕蘇嚕’。
旬余:十多天。旬,十天。
一銖:古代重量單位,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里形容力氣極其微小。
支梧:支撐、應付。
分疎:分辨、解釋。
百斛:形容數量多。斛,古代容量單位。
點檢:檢查。
蘇嚕蘇嚕:無實際意義的象聲詞,可能是一種佛語或表達某種狀態的聲音。
此詩為偈頌,偈頌常用于佛教修行、說法等場景。可能是詩人在臥病期間,物資匱乏,面對生活困境時,以一種幽默、超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和心境,同時也可能是借此向眾人傳達某種禪意。
這首偈頌主旨是借自身臥病缺物的經歷,傳達一種對生活困境的超脫態度和對內在精神的關注。其特點是語言通俗,以生活場景入詩,富有禪意。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經典大作,但反映了當時佛教偈頌的創作風格和思想內涵。
鐘陵距池陽,相望千里內。
江神欺我貧,屢作風雨礙。
欲投皖公宿,三日逢一噫。
孤篷面空山,朝食淡無菜。
白醪幸余瀝,黃卷漫相對。
饑吟非吾病,疾走老所戒。
焦先近不遠,蝸舍聞尚在。
區區問養生,借我一帆快。
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
坐睡依爐暖,細聲聞葉飛。
蕉??空滿篋,砧杵旋催衣。
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覺非。
麥熟蠶繅熱似烝,雨傾三尺未為淫。
洗清溝澮蚊虻靜,沒盡蒲蓮沼沚深。
遺秉滿田驚朽腐,移床避漏畏侵尋。
高閑祇有張公子,臥聽蕭蕭打葉音。
得郡迎親愿不違,書來無復寄當歸。
馬馳未覺西南遠,烏哺何辭日夜飛。
湖水欲平官舍好,茶征初復訟氓稀。
平反聞道加餐飯,五褲應須換破衣。
積雨春連夏,新晴忽復陰。
江痕漲猶在,梅氣潤相侵。
蕉纻還須脫,圖書漸不禁。
江南舊風俗,愁絕北來心。
行年五十治丘民,初學催科愧廟神。
無限青山不容隠,卻看黃卷自憐貧。
雨余嶺上云披絮,石淺溪頭水蹙鱗。
指點縣城如手大,門前五柳正搖春。
連宵暑雨氣如秋,過客不來誰與游。
頼有澹臺肯相顧,坐令彭澤未能休。
琴疏不辦彈新曲,學廢誰令致束修。
慚愧邑人憐病懶,共成清凈勸遲留。
前山積雪暮崢嶸,燕坐微聞落瓦聲。
共對一尊通夜語,相看萬里故鄉情。
信歸嶺上寒梅遠,恨極江南春草生。
明日青銅添白發,且須醉睡倒燈檠。
決策傳賢際,危言變法初。
紛紛看往事,一一驗遺書。
富貴終何有,清貧只自如。
西州不忍過,行哭便回車。
欲作彭城數月留,溪山勸我暫忘憂。
城頭準擬中秋望,臺上遷延九日游。
嵐氣雨余侵近郭,江聲風送隠危樓。
汀洲聚散知誰怪,且學漂浮水上鷗。
季子尤高爽,顏家早哭回。
白頭生便爾,黃壤遽相催。
舊草誰收拾,新松剩插栽。
悲傷有伯氏,諸子尚嬰孩。
眼前黃葉畏秋霜,耳畔啼蛩怨夜長。
佳節欣聞近萸菊,清商試為奏伊涼。
疏狂久笑謀生拙,貧病應憐為口忙。
今日共君拚一醉,從教人道亦高陽。
夫子雖窮氣浩然,輕蓑短笠傲江天。
薄游到處唯耽酒,歸去無心苦問田。
泮上講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相從未足還辭去,欲向曹溪更問禪。
宿雨初干試火城,端居無計伴游行。
厭看門外繁星動,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紙家書百鎰輕。
疋練縈回出海門,黃泥先變碧波渾。
初來似欲傾滄海,正滿真能倒百源。
流枿飛騰竟何在,扁舟睥睨久仍存。
自慚不作山林計,來往終隨萬物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