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王適上元夜二首 其二
宿雨初干試火城,端居無計伴游行。
厭看門外繁星動,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紙家書百鎰輕。
宿雨初干試火城,端居無計伴游行。
厭看門外繁星動,想見僧窗一點明。
老罷逢春無樂事,夢回孤枕有鄉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紙家書百鎰輕。
昨夜的雨剛停,城中開始試放煙火,我閑居家中沒辦法去游玩。我厭煩地看著門外如繁星般閃爍的燈火,想象著僧窗里那一點微弱的燈光。年老了,逢到春天也沒有什么樂事,從夢中醒來,獨枕孤眠更添思鄉之情。又因為你這首好詩讓我想起樊口,這時覺得一封家書比百鎰黃金還珍貴。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宿雨:昨夜下的雨。試火城:指城中開始試放煙火。
端居:閑居。
鎰: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蘇軾一生宦海浮沉,此詩可能創作于其被貶或外放期間,在上元夜熱鬧的氛圍中,詩人年老孤獨,從而引發思鄉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的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將熱鬧的節日氛圍與自身的孤寂思鄉形成鮮明對比,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蘇軾詩歌情感豐富、善于借景抒情的特點。
中原成敗已無形,倦眼愁看岳瀆青。長使南云橫戰壘,何時東井聚明星。笙歌月夜開金谷,燈火樓船下洞庭。新拜五侯兼賜第,玉津沁水舊林亭。
后先人物一時雄,心跡寧須較異同。來此清談散花雨,依然舊夢聽松風。畫圖長共湖山在,煙火頻驚殿閣空。萬里忽逢東海客,前詩重寫思何窮。
大哉乾元,既極形容。坤元德至,實與比隆。寶冊并登,勒崇垂鴻。相我縟儀,肅肅雍雍。
自調花露染霜毫,一種春心無處托。欲寫又停三四遭。絮叨叨,一半兒連真一半兒草。
懸途多仄足,崎圃無修畦。芳蘭與宿艾,手擷心不迷。品子懶讀書,轅駒難服犁。虛食日相投,夸腸詎能低。恥從新學游,愿將古農齊。
卜居恰傍望鄉臺,萬木蒼涼杜宇哀。菊徑玳梁家盡毀,攀登欲更望誰來。
雨意沉沉潑火馀,夔龍盛集退朝初。酒殽絡繹來丹禁,冠劍參差下玉除。紫鳳歸飛云爛漫,黃鸝新囀柳扶疏。麥禾滿野邊烽息,佳節何妨賦樂胥。
斷崖日夕自撞舂,未近先看氣象雄。萬壑不停雷隱隱,一川長覺雨濛濛。
寒雨蕭蕭閉綠苔,乍聞環佩下陽臺。不因枚叔觀濤至,已作王郎掛雪回。國色名花雙爛漫,高山流水共徘徊。腰肢沈約偏能瘦,狂倚東風唱落梅。
早仕潛郎省,通才適世資。衣冠推吉履,州郡載遺思。喬木陘山外,陰堂洛水湄。令名千古在,沈刻爭臣辭。
楊花飛盡荷花開,南人北人湖上來。蕩舟自唱黃陵曲,載得山頭月子回。
即心是佛,見性成僧。無奈世緣,要二尺綾。
郊原一雨馀,煙草柔更綠。田家兒約伴,騎牛趁晴牧。風日和煦坡壟平,徐徐且弗驅之行。烏犍既飽還復臥,夕陽倒射牛背明。老牸顧犢每卻立,犢子喜躍時一鳴。安閒了無觳?態,物意順適如人情。古槐陰陰如廈屋,兒亦槐根閣雙足。莫言飼牛多辛苦,一飽已矣無庸心。牛飽兒欲饑,有餉不勞翁嫗攜。暝色沉沉迷遠樹,短笛橫吹卻歸去。
細語驚云漢,笙歌天際催。共看元夜月,一上最高臺。鈿響千車疾,珰明萬炬來。衣香紛莫辨,隔坐放江梅。
庭松吐燄引凌霄,露井銀床凍不消。云霧窗深隔風日,鳳皇聲集和簫韶。書成給札分曹寫,直罷攜香滿袖飄。自昔詞臣宜白發,禮賢珍重此時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