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湖過大浩寺
亂莎茁茁水皴皴,紅葉黃花各自春。
隔竹歌呼知叟醉,倚松疎嬾見僧真。
有時柏子捎衣落,無數松枝刺眼頻。
山頂斜陽才慘淡,草顛多露已橫陳。
亂莎茁茁水皴皴,紅葉黃花各自春。
隔竹歌呼知叟醉,倚松疎嬾見僧真。
有時柏子捎衣落,無數松枝刺眼頻。
山頂斜陽才慘淡,草顛多露已橫陳。
雜亂的莎草茁壯生長,水面泛起層層波紋,紅葉和黃花各自呈現出春天般的生機。隔著竹林傳來呼喊聲,知道是老翁喝醉了,靠著松樹看到僧人疏懶的樣子,覺得他們十分本真。有時柏子掉落,捎到衣服上,無數松枝頻繁地映入眼簾。山頂的斜陽剛剛變得暗淡,草地頂端已經布滿了露水。
莎:莎草。
皴皴:形容水面泛起波紋。
疏嬾:疏懶,懶散。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景象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覽大浩寺時,被周邊自然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閑適的心境,悠然欣賞著眼前的美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渡湖過大浩寺途中的所見之景,突出了景色的自然之美和寧靜氛圍。其特點是描寫細膩,畫面感強。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捕捉自然之美的能力。
丹山西去水東流,
亭在山南隔蓼洲。
船系白楊歸不得,
清江如畫主人留。
蒸湘到此雙流合
石鼓朱陵日夜浮
終古乾坤留勝槩
千年文藻仰前修
平蕪落日漁歌晚
遠漢西風雁字秋
徙倚危欄望南岳
恍然身世在瀛洲
菜中惟水葵,逐水性甘滑。
葉少多紫莖,浮沉不易拔。
水深莼莖肥,水淺莼莖瘠。
四月泖湖莼,紫者堪留客。
團扇情多詠未休,
井梧何事強知秋。
霜華先上雙蓬鬢,
壯氣空馀獨倚樓。
誰復常何工薦士,
徒聞李廣不封侯。
千尋鐵鎖如堪借,
借與人間鎖斷愁。
一葦載翁去,豈有羨魚情。為愛秣陵秋色,獨泛大江橫。不是磻溪隱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鑒湖清。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
喚農父,引牛牧,召樵兄。醉向白蘋洲畔,把酒問長庚。人頌起居八座,翁戀煙波萬頃,笑與鷺鷗盟。何必赤松子,遁跡采黃精。
困來禁不住,一動亦悠然。家事青山外,春心白發前。逢人相問歲,為客又開年。得醉梅花下,何妨就石眠。
梅花草屋邊,好景得天然。夢境閒為上,歸途倦莫前。無情推醉石,有分是流年。已約重來日,白云留醉眠。
牽牛花壓小垣墻,落水澄江更草堂。
北客任天為世界,南游何地不家鄉。
一官漫有蕭朱綬,百計渾無陸賈裝。
案上堆書真可老,細哦清白洗肝腸。
春盡了無跡,漫然清興殊。林陰羃江滸,芳草上城隅。午夢書為蘗,醉鄉天與徒。南風知我意,吹熟北村廬。
覆渚藤花潤,到門山氣佳。綠浮蓮出水,紅綻藥當階。養靜得隨遇,勞生各有涯。亦知少朋從,風雨過茅齋。
乘玉節兮坐王子,
舟披霞纓兮云裘,
擊蘭槳兮泛中流,
馮夷舞兮蛟人游。
草萋兮荒洲,
悵獨立兮容與,
望五云兮神州。
言前薦得已天涯,
句后承當路轉賒。
一擊鐵關如粉碎,
水天空闊雁行斜。
赤壁夢醒時,雨灑玄裳濕。聲欲聞于天,故向松梢立。
雖云日涉能成趣,
憶伏青蒲出每遲。
北斗闌干焚草候,
南薰宛轉倚床時。
經旬自曝藏書笥,
幾首人傳即事詩。
坐愛山容聊拄笏,
朝來爽氣恰心知。
君子有逸志,
棲遲于一丘。
仰蔭高林茂,
俯臨淥水流。
恬淡養玄虛,
沈精研圣猷。
俯仰隨時笑不堪,
乞閑高臥水村南。
古今之道揆無二,
天地與人參作三。
幾卷詩書閑自味,
一肩風月倩誰擔。
交游知己如公少,
清暇頻過共細談。
一別瀛山歲未期,
三州聲稱已齊飛。
欲將吏事文經術,
獨恐迂儒取世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