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堅老人宰辰陽四首 其三
卻背五城關,旁連七寶山。
楚臣經夕宿,漢代入辰灣。
花縣成陰了,桃源覓路還。
功名歸晚節,矍鑠上清班。
卻背五城關,旁連七寶山。
楚臣經夕宿,漢代入辰灣。
花縣成陰了,桃源覓路還。
功名歸晚節,矍鑠上清班。
轉身背對著五城關,旁邊連接著七寶山。楚國的臣子曾在此過夜,漢朝人進入辰灣。繁花似錦的屬縣已經綠樹成蔭,像在桃源中尋路歸來。功名在晚年獲得,精神矍鑠地進入清貴的朝班。
卻背:轉身背對。
五城關: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當地的關隘。
七寶山:可能是當地的一座山。
楚臣:指屈原等楚國臣子。
花縣:喻指縣令所治理的地方。
桃源: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這里有歸隱或美好之地的意味。
晚節:晚年。
矍鑠:形容老人精神好。
清班:清貴的官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送清堅老人去辰陽任職時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作者對清堅老人赴任充滿期待,希望他能在任上有所作為,晚年功成名就。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與祝福。其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意象和典故,增添詩歌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送別詩的一般特點和情感表達。
亂泉如沸出灣環,馀燠猶沾野寺間。但與山僧洗塵垢,還勝漲膩在驪山。
史君家枕吳波碧。朱門鋪手搖雙戟。也到嶺邊州。真成汗漫游。歸期應不遠。趁得東江暖。翁媼雪垂肩。雙雙平地仙。
清切無塵地,陂陀小有山。聊茲契幽趣,頓似出人間。鶴憩心同靜,云棲意自閒。張衡多藻句,流誦遍區寰。
恨事語人徒惹嘲,孤魂飄渺在荒郊。男人眼淚真難得,孽海此身默默拋。
安得天上蓬萊宮,卻住人間馬嵬鬼。
先春百品避東洄,曾按茶經較勝來。除卻黃家雙井白,其馀布鼓敢爭雷。
一團煙里蓄明光,做出棱棱竹樣剛。語汝好尋臺閣主,直將勁節掃豺狼。
野客行無定,全家在浦東。寄眠僧閣靜,贈別橐金空。舊里千山隔,歸舟百計同。藥資如有分,相約老吳中。
人謀國是兩無功,草草年光漸不同。上峽雨程簫習習,鳴帆風磧鼓咚咚。靈均黍粒蛟龍竊,禹穴糧粢鳥鼠窮。白眼青天難一語,有誰知得短須翁。
詩成吟詠轉凄涼,獨宿空簾歸夢長。長年事事皆拋盡,惟到尊前是故鄉。
極目孤云大海平,夕陽千里共含情。關前一雁凌秋起,匣底雙龍繞夜鳴。中散形骸元傲世,婕妤容色豈傾城。酬恩亦是書生事,愁絕江淹賦未成。
天塹東南地,長江日夜流。大風吹水立,驟雨挾山浮。浩蕩掀黃鵠,攲傾舞《白鷗》。莫憐舟似葉,此亦壯哉游。
端為懷黃取醢烹,豈緣多足恣旁橫。焚臍未用集鼠輩,椎髓方嫌太瘦生。
白頭人笑花間客。客間花笑人頭白。年去似流川。川流似去年。老羞何事好。好事何羞老。紅袖舞香風。風香舞袖紅。
物重赍輕豈易持,何時登頓損瑰奇。曾為什襲緹巾寶,一見寒姿不忍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