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王
喬松產崇岳,托跡太高亢。
飄搖風雪場,踡局蛟龍狀。
干霄竟何事,勁節良獨壯。
下有楸桐秀,遠入煙霞望。
天意固有在,人情亦云妄。
苦乏柔苗蔭,直傲清霜量。
居然嗟彼其,坐使出其上。
至哉文身子,三以天下讓。
喬松產崇岳,托跡太高亢。
飄搖風雪場,踡局蛟龍狀。
干霄竟何事,勁節良獨壯。
下有楸桐秀,遠入煙霞望。
天意固有在,人情亦云妄。
苦乏柔苗蔭,直傲清霜量。
居然嗟彼其,坐使出其上。
至哉文身子,三以天下讓。
高大的松樹生長在高山上,它的蹤跡依托在極高的地方。在風雪中飄搖,枝干彎曲如同蛟龍的形狀。它沖向云霄又能怎樣呢,只是獨自堅守著剛勁的氣節。樹下有楸樹和桐樹秀麗地生長,遠遠望去融入煙霞之中。上天的旨意本就有它的安排,世人的想法也是虛妄的。它苦于缺乏柔弱樹苗的蔭庇,只是傲然承受清霜的考驗。竟然讓人嘆息它的遭遇,致使別的樹木長在它之上。最了不起的是文身的泰伯,三次把天下讓給別人。
喬松:高大的松樹。崇岳:高山。
托跡:寄身、依托。高亢:高而突出。
踡局:彎曲。
干霄:沖向云霄。勁節:剛勁的氣節。
楸桐:楸樹和桐樹。
柔苗:柔弱的樹苗。
文身子:指泰伯,他曾文身斷發,三次讓天下。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可能目睹社會上正直之人不得志,而一些善于迎合之人卻上位的現象,有感而發,同時借泰伯的典故表達對高尚品德的推崇。
這首詩主旨是借物喻人,批判社會不公,贊美謙讓品德。以自然景象和歷史典故入詩,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藝術感染力。
吏隠宜春郡,同僚得俊髦。
純音等疏越,余刃劇豪曹。
器識青云遠,歌詞白雪高。
遂令遷客意,不復賦離騷。
釋子相延暫解冠,一宵清話到更蘭。
漆盤香燼死蚯蚓,紙瓦雨聲鳴彈丸。
往事莫將閑口笑,勞生誰在定中看。
明朝颒面還歸去,依舊涂泥濺馬鞍。
近境連桑陌,先游盛竹林。
并將懷舊意,持作惠時心。
藻思春生筆,清機月滿襟。
成風錦江曲,迥上玉山岑。
畫處始知蛇足剩,管中那識豹文斑。
從來有道須康世,未省升平卻住山。
學富名高難自晦,眼昏心悸始能閑。
計君疊山溪邊景,不得從容歲月閑。
俗語不入耳,旅愁還到心。
坐多渾易厭,夢好欲重尋。
暴雨撩蓬響,殘陽過嶺陰。
回看犇競苦,此興貴南金。
披衣坐小亭,夜氣拂人清。
月暗先成暈,蟲吟不識名。
舉杯期混沌,開卷賞莖英。
此興知誰會,松風鶴睡驚。
群陰侮陽德,雨陣春嘈嘈。
白曉慘成夜,瓦口生飛濤。
凝云列山韒,冷氣攢衣刀。
徑鬧有松竹,庭臥唯蓬蒿。
花淫得罪隕,鶑辯知時逃。
隰苗出水短,木菌隨日高。
微吟雅于樂,快飲甘如膏。
朱曦待未見,天蓋空牢牢。
吾家有雞母,乘春數子生。生來逾六旬,互覺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離散。眾雛既不來,一子獨戀戀。
戀戀不肯離,逐之終不移。母行無險易,唧唧相追隨。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厥子苦無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復忘餐。子于背上臥,不舍須臾間。
我時見之喜,異類能如此。因欲觀其終,其終諒何似。
一朝大長成,乃知牝牡情。膨脝娠在腹,漸見東西行。
行行求飲食,欲以助生息。卵出子還多,養子何勞役。
朝啄荊草林,暮爪污泥深。昔時隨母意,今作愛雛心。
雛生誠可愛,母老寧忍背。物性乃不常,使人心歡慨。
物類本無知,無知孰責之。斯雞與眾異,酷似有天資。
天資以仁孝,變更何太早。況彼本無知,血毛安足道。
萬物靈者人,孰不念其親。少艾與妻子,所以奪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稱稽古。埋子得黃金,邇來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淚沾衣。斯言足自警,題作惜雞詩。
川陸一千里,炎涼六十旬。
意通書信少,思入夢魂頻。
身外宦情薄,眼前人事新。
祝兄無見念,憂道不憂貧。
病馬不妨騎,出門常便歸。
見人無事說,是物與心違。
通塞元關命,驅馳轉覺非。
莫教塵里汗,壞卻篋中衣。
先世宦不達,少年才已雄。
何人為父執,獨自振家風。
物色營求廣,賓興禮數隆。
孤寒今有望,太守漢吳公。
天街雨歇槐飛花,鎮東新府腰青緺。
曉排閶闔辭玉皇,肅齋先過文德衙。
赤墀再拜升東涂,赭袍前對明朱霞。
公行早為上所器,恩言褒寵何光華。
翰林紫微文章公,歡然惜去宴頭加。
東堂西府爭落筆,詩艷萬丈靈星槎。
行周四方心尚壯,勁氣晚節開胡沙。
東南便鄉久思歸,翠巖白水得地嘉。
秋風鱸魚正鮮肥,旗鼓滿城看過家。
吾鄉禹功有余烈,舊俗質厚民不嘩。
比年天時苦荒札,大資公已勤櫛爬。
行當下車鎮清和,仁賢相繼自足夸。
蓬萊到日望三山,海波浸眼窮天涯。
酒濃詩豪真樂都,莫為畫船留若耶。
公才甚高宜大用,歸來禁鼓聽新撾。
逸景運寒燠,良辰徒送迎。
冬權訖昏暮,歲籥改黎明。
華發任疎颯,宿心無變更。
唯憑一樽酒,時得慰勞生。
鑿石得春渠,波環閣勢孤。
新痕漲微雨,遠碧注平湖。
士俗山陰舊,風光洛曲殊。
回眸見危嶺,憑檻有驚鳧。
墜蕊浮旋瀨,疎篁蔭疊櫨。
人閑多拾翠,魚樂半依蒲。
河朔誰觴友,沂津昔詠儒。
遺芬知未泯,游蓋此為娛。
佛繇西域漸中土,欲使群心皆鼓舞。若顓梵語及胡書,昧者雖從明孰與。
其徒往往多材能,暗結時賢為外助。遠公自昔來廬山,夸逞蓮花邀社侶。
吁嗟君子遭亂邦,舍此未知何處去。邇來一行善記覽,嚙破乾坤尋歷數。
或攻文苑掠芬香,辭則貫休筆懷素。其余曲藝與小詩,布在人間難悉數。
賢豪大抵多憐才,引致門墻無齟齬。其人既重法亦尊,羽翼大成根本固。
我緣山谷見不遠,緇褐憧憧盡愚魯。坐量此去朋黨衰,纖縞焉能拒強弩。
去年有使自番陽,手藉一函來我所。發函乃是緣概書,千字滿前云縷縷。
眾人飽食己用心,欲噍伯英肥美處。當時名士嘉其能,長序短篇聊繡組。
因思幅員千萬里,如師之能更幾許。以儒輔釋日益多,何恤區區一韓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