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再賦
折桂東堂又一回,秋花此外祇凡才。
千巖萬壑幽深處,玉露金風爛漫開。
有客揮犀紛入坐,幾時清燕小持杯。
作詩且與留花住,青女繁霜未要催。
折桂東堂又一回,秋花此外祇凡才。
千巖萬壑幽深處,玉露金風爛漫開。
有客揮犀紛入坐,幾時清燕小持杯。
作詩且與留花住,青女繁霜未要催。
在東堂折桂又經歷了一次,除了這秋花之外其他的都只是平凡之材。在那千巖萬壑的幽深之處,帶著玉露伴著金風爛漫地開放。有客人揮著犀角座尾紛紛入座,不知何時能有清閑的宴會小酌一杯。我作詩暫且把花留住,青女降下繁霜可不要催促它凋零。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東堂:指舉行科舉考試的場所。
祇:同“只”。凡才:平庸的才能,這里指普通的花。
玉露金風:指秋天的景象,玉露即白露,金風指秋風。
揮犀:揮動犀角做的座尾,是魏晉以來清談者的習慣動作,這里指客人談論。清燕:清閑的宴會。
青女:神話中掌管霜雪的女神。繁霜:濃霜。
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科舉及第之后。當時詩人處于相對閑適的生活狀態,看到秋花在幽深處爛漫開放,聯想到自己科舉成功,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赡苁窃谂c友人相聚清談時,為了留住秋花的美好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科舉成功后的心情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珍惜。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情感表達細膩。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對生活的感悟。
暮春三月侍邕州,漫說星文似可愁。
幾見太陰偏犯畢,堪憐洪水正橫流。
自嗤捧土難援溺,肯信乘桴好遠游。
故國不知今底事,觀瀾誰坐四峰樓。
千倉積粟棟崔嵬,
夜浸洪流亦殆哉。
不是脂膏天所惜,
豈應水到卻平回。
天際半規月,
階前獨立時。
霜風快如剪,
不得斷相思。
容易消魂是此州,杜樊川去跡仍留。
繁花落地香猶活,翠竹臨波影共修。
新水一篙通板渚,濕螢千點隔迷樓。
錦帆至竟成何事,潮打雷塘土半丘。
七夕終朝雨,涼風起竹扉。
斜陽隨客至,濁酒過墻希。
命拙身還健,鄉遙夢不歸。
相留憐夜永,清露正微微。
玉堂金馬少年身,云髻空妝別樣新。紅葉一枝簫一管,殷勤寄與鳳樓人。
繡檀雕枕閣蓮花,紫錦裁衫露藕芽。西望銀河剛只尺,好乘秋水上仙槎。
長廊塵黦,是吾家康樂,舊曾題處。一自旁求巖穴里,爭說拔茅連茹。
瘦馬黃埃,明駝紫陌,挾策長安去。虎羞龍圣,祇留貽贈詩句。
追憶春草鳴禽,西堂清曠,終日同揮麈。老大轉傷漂泊甚,分手北燕南楚。
花雨空祠,江聲虛壁,神鬼應呵護。紗籠何日,木蘭花正盈樹。
頭白不知今幾齡,
兒時猶及見升平。
可憐野老無知識,
卻認錢塘是汴京。
放學人歸六月初,
香風開遍碧芙蕖。
相思迢遞經年別,
難寄停云一紙書。
零露潤枯桑,運回辭故枝。
棲禽深婉昵,欲與終因依。
竟夕不相保,何況延晨吹。
晶宇垂玉繩,瑤光空陸離。
冪歷千萬里,含心當語誰。
顧影追疇昔,韶風漾芳時。
下映清江淥,上承靈雨飛。
時哉不再覿,群情自紛疑。
詎知幽悄懷,時為夢中期。
佳序還在目,榮光亙葳蕤。
戶外履綦常不到,手中鋤柄少曾閑。
古時廢地今花塢,昨日荒陂忽蓼灣。
牧馬童乖能識路,操蛇神黠怕移山。
顏曾老矣雖難免,猶在長沮桀溺間。
鶯囀,簾卷,春睡短。宿酲銷。愁日暮,虛度,可憐宵。
銀漏,隔花遙,迢迢。篆爐心字焦,卸蘭翹。
緗鉤碧繶隱輕云,纖纖新月痕。苔徑滑,步香塵,花影弄黃昏。
空憶比肩人,見無因。藤絲偷罥砑羅裙,暗銷魂。
案頭故紙如撥山,三年祗有馬上閒。貴官眼高不解顏,緊推不去何其頑。
平生所學盡虛談,為吏文書百不諳。喚作參軍真漫浪,軍中底事更須參。
止戈為武信其然,我澤如春經略宣。
共喜捷音來玉闕,何殊俘虜自金川。
番酋路左心傾服,軍士行間氣倍鮮。
單騎汾陽休比擬,都因忠赤格穹天。
乍采籬東菊,俄看嶺上梅;
哀時身漸弱,愁夜眼長開。
泉石閒無事,功名愧不才!
雨云易翻覆,只合學敲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