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雜詩 其一
容易消魂是此州,杜樊川去跡仍留。
繁花落地香猶活,翠竹臨波影共修。
新水一篙通板渚,濕螢千點隔迷樓。
錦帆至竟成何事,潮打雷塘土半丘。
容易消魂是此州,杜樊川去跡仍留。
繁花落地香猶活,翠竹臨波影共修。
新水一篙通板渚,濕螢千點隔迷樓。
錦帆至竟成何事,潮打雷塘土半丘。
揚州是個極易讓人黯然神傷的地方,杜牧離開后他的蹤跡仍留存于此。繁花飄落地上,那香氣仿佛還鮮活;翠竹倒映在水波中,影子與竹子一同顯得修長美好。新漲的河水用一篙之長就能連通板渚,潮濕的螢火蟲點點閃爍,隔著迷樓若隱若現。隋煬帝乘錦帆游船游玩最終又成就了什么呢?如今雷塘邊只剩下半丘泥土。
消魂:形容極度的悲傷、愁苦或極度的歡樂。
杜樊川:指唐代詩人杜牧,他有大量描寫揚州的詩作。
修:修長美好。
板渚:古津渡名,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
迷樓:隋煬帝所建樓名,故址在今江蘇揚州西北。
錦帆:指隋煬帝所乘的龍舟,以錦作帆。
雷塘:在揚州城北,隋煬帝葬于此。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揚州在歷史上是繁華之地,尤其在隋唐時期,隋煬帝為游揚州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杜牧等詩人也留下諸多描寫揚州的佳作。詩人可能是游覽揚州,看到揚州的古跡和景色,聯想到歷史興衰,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揚州的歷史變遷,感慨歷史興亡。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景色與歷史典故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揚州的獨特感悟。
庶常舊館今非昔,惆悵先朝舊侍臣。依舊簫聲依舊月,乘鸞來看海揚塵。
薄暈脂痕上玉肌,吳宮宴罷弱難支。酣情近被秋風醒,猶自垂頭臥晚枝。
詩禮趨庭早有成,左家兄妹并知名。羨君云路高千丈,愧我蓬門了一生。觸緒更深風水恨,關心猶感友于情。他年畫錦歸來日,雅集塤篪載酒迎。
青柯坪上即蓮華,千尺珠簾云半遮。南跨長空橋一線,西探毛女洞三花。仙人樹里鞭銀鹿,方士巖中煉赤砂。陡覺天風吹兩腋,扶搖如御碧云車。
雨晴閑向百巖游,今古都成一段愁。老衲解回山下虎,真人跨入洞中牛。水流花落三春暮,鳥沒云沉萬事休。有道碑前空墮淚,往來誰復共仙舟。
秋雁初飛幾點高,臥龍送目十分豪。且容司馬吹紗帽,莫向參軍問騎曹。飲吸百川從酩酊,詩驅萬象入甄陶。菊花開日重陽是,有暇何妨更一遨。
曲誤不須顧,客狂當好看。日斜雙槳急,風駛夾衣寒。剩說歸田樂,休歌行路難。石湖三萬頃,何處覓憂端。
九節菖蒲生澗煙,人傳此地駐飛仙。何當共覓安期跡,數到秦皇漢武前。第一峰頭色相真,泉翁書院倍嶙峋。相期杖履紅塵外,共酌清泉臥白云。
瑤華紛可折,持向古人看。布地憐三白,賞心同一丹。預知農望愜,能使客懷寬。莫對傷搖蕩,庭中有歲寒。
酒病羈愁一洗空,長歌高枕雨聲中。傳聞溪港深三尺,明日扁舟處處通。
持斧威名飆四馳,山川百粵望旌旗。九回民瘼照應苦,一疏天高聽肯卑。月照寒潭珠漸滿,風傳瘴海噩潛移。羅浮絕頂榕江底,處處能鐫峴首碑。白簡當年玉殿中,況兼藝苑擅文雄。輪埋漢代西臺彥,詩采周南大國風。瘴地煙氛今覺異,禁城環佩昔曾同。野人場藿還空谷,茲夕堪維碧玉驄。已濡大澤布炎方,卻望紅云指帝鄉。但有攀轅填委巷,那堪把酒上河梁。徑花踏處如承露,臺柏攀時盡染霜。明發掛帆從此別,法星高耀紫薇傍。驚傳候吏促晨裝,信宿欣瞻袞繡裳。霜霰盡消青草瘴,干旄猶問白云鄉。蓬門始掃高軒過,翠壁新劖麗藻香。嶺樹溪花經指點,他時俱是召公棠。
先生受用晚蕭然,日晏廚荒突未煙。說與兒童休懶覓,摘來丹實可加籩。
吾年未七十,頗覺漸昏耄。舊事盡遺忘,獨馀山水好。天寒附葉火,塵埃滿烏帽。客至欲逢迎,無奈筋力耗。君當恕衰翁,遮莫謂予傲。
偃蹇乾坤一腐儒,老來牛馬任人呼。銅仙閱盡滄桑劫,剩有難忘是故吾。吾謀不用拂衣歸,繞屋清流靜掩扉。領略鄉園風味好,冬舂米軟晚菘肥。筑室盈廷社鬼謀,坐看魚爛更誰尤。鴻飛祇有冥冥去,回首天閶涕莫收。回頭往事已成煙,聊記鴻泥舊日緣。自序敢希班馬筆,愿隨五柳傳同傳。
謝病賦歸休,官河幾易舟。水平帆力緩,風細櫓聲柔。豹每藏山霧,狐猶念首丘。有懷疏傅達,不為子孫謀。昔日乘傳去,今年乘傳還。從教妻子笑,落得鬢毛斑。讀易方知損,休官始得閑。有懷向平達,老去入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