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章君濟黃元章二廣文種竹建康學宮
城云一塢碧云深,亦許分青到泮林。
移去檢書涓醉日,種來挾策較分陰。
細看直節難教改,設有繁霜不受侵。
二妙育才如此竹,惜無健筆與長吟。
城云一塢碧云深,亦許分青到泮林。
移去檢書涓醉日,種來挾策較分陰。
細看直節難教改,設有繁霜不受侵。
二妙育才如此竹,惜無健筆與長吟。
城邊云氣籠罩著一片幽深的碧云之處,也允許竹子的青色延伸到學宮的樹林。移栽來竹子可以在閑暇檢書、沉醉之日相伴,種下它能在讀書時珍惜光陰。仔細看竹子挺直的竹節難以改變,就算有濃霜也不能侵害它。二位賢才培育人才就像這竹子一樣,可惜我沒有雄健之筆來為其長久吟唱。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一塢:一片。
泮林:學宮。泮,古代學宮前的水池。
檢書:翻閱書籍。
涓醉日:形容在沉醉的日子里。涓,有悠然之意。
挾策:拿著書簡,指讀書。
較分陰:珍惜光陰。
二妙:指章君濟和黃元章。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為章君濟、黃元章在建康學宮種竹一事而作。當時可能是學宮有重視文化教育、營造良好氛圍之舉,詩人有感而發進行唱和。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章、黃二人在學宮種竹育人的行為。其突出特點是以竹喻人,借物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風氣以及對人才培育的關注。
心無一物,天理見前。
何為天理,本體自然。
廓乎渾兮,四時行焉。
勿忘勿助,圣則同天。
大堤堤上誰家女,高敞紅樓傍江渚。
南商北客皆攏船,兩兩邀郎笑相語。
池亭五月開新荷,烹鮮勸酒意氣多。
清歌妙舞翻紅袖,銀燭金杯映翠娥。
風流不落秋娘后,搊箏每露春蔥手。
迎新昨日蔫櫻桃,送舊今朝折楊柳。
不謂興衰反掌間,鏡中憔悴泣雙鬟。
一朝嫁作商人婦,滿目風波非舊顏。
中秋高宴會,客散向長安。
皓月千門里,青天并馬看。
明添化蕊亂,陰孟柳條繁。
悵望高云上,何由振羽翰。
驀然見,底事費尋思。
淺碧襪幫黏草色,退紅裙衩罥花枝。
護惜不曾知。
門枕清溪,容膝處、數廛茅屋。窗閣外,晚云如拭,曉山如沐。幾兩平生風雨屐,一庭寒玉瀟湘竹。盡徜徉、坐嘯與行吟,無拘束。
蘆筍嫩,烹來熟。漁唱斷,菱歌續。趁一杯殘酒,倒騎黃犢。稚子歡呼爭釣餌,老妻屋角飏新谷。算人間,幾個得如君,鷗盟獨。
麥已登場稻滿田,
蕢桴土鼓樂平平。
不知將謂羲皇世,
元是天開寶慶年。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曉窗飛雪愜幽聽,起覓新詩自啟扃。不覺高軒墻外過,貪看萬鶴舞中庭。
堪笑臞仙也耐寒,飛花端合上樓看。深知壯觀增詩律,洗盡元和到建安。
敲門俗子令我病,面有三寸康衢埃。風饕雪虐君馳去,蓬戶那無酒一杯。
世事拚從一醉捐
憑將詩局閱流年
江山無恙游筇外
花月多情酒盞邊
匣里有時劍獨吼
袖中攜得筆如椽
奚囊收拾殘編在
不是侯芭莫浪傳
公昔遭前政,忠精不少衰。
立談廷爭地,上疏里居時。
意氣南山在,名聲北斗垂。
心知不亡者,送往得無悲。
山城雨過青山曉,楊柳池塘風線裊。帝城北望苦無多,漠漠煙云丹鳳渺。
華清春晝長,羯鼓聲方競。鐵騎來漁陽,翠華遽西幸。郭公真雄才,仗鉞事戡定。北征掃欃槍,東討戮梟獍。回鶻請受盟,吐蕃夜奔迸。從容進退間,順人且安命。奸閹亦革面,灑涕起深敬。汾陽啟茅土,寵眷一何盛。安危系一身,夷夏知名姓。中興多英賢,福履誰能并。茂績紀汗青,千秋尚輝映。
橫橋微向合江分,流水淙淙出淺濆。直接鵝城排雉堞,斜飛白鶴迥青云。香風著草搖書帶,明月生波濯練裙。絕類錢塘歌舞地,羅浮仙靄別氤氳。一望山圍敞舊樓,通江文物易傳郵。抱關近接丹砂令,潴水微開赤縣州。漁父滄浪時鼓枻,王孫桂樹莫離憂。輕風冉冉吹菱芡,隨意觀魚更狎鷗。長堤猶憶直如弦,學士蒙恩剩賜錢。窺月似分橋廿四,徙溟誰擊水三千。清塵漠漠銀魚影,碧草深深石馬煙。已覺春風懸荔顆,攀枝全借燭龍然。桃李年年解笑顏,朝云小字托巫山。只緣勝地西湖似,不使佳人南國還。黛寫青螺皈凈土,魂招黃鵠下前灣。將離士女于今贈,霧露芙蓉盡等閒。
十年前已抱冬心,遁跡歸山悔不深。鑄錯九州重聚鐵,勵清四畏再辭金。耐寒久中煙霞疾,忍餓毋為富貴淫。徹夜梅花枝上月,澄心自證去來今。小少胭肢走馬坡,暮年在客作常何。公原靖海將軍裔,我亦終南進士科。蠟燭灰心還墜淚,爨琴焦尾尚高歌。銅駝荊棘重相見,老淚縱橫手自摩。輪回六道早分途,面目昂然一匹夫。賈誼憂時成謫宦,嚴光避地是狂奴。甘心長抱荊山璞,何事還求象罔珠?冷眼靜觀時世變,始知忠義寄刀屠。
山村疑有散花天,五出瓊瑤忽滿前。閨女傳香得韓壽,宮娥濡蠟照公權。賞心共付尊中美,索笑誰為席上先。它日成陰子如豆,不堪對酒割芳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