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飲客與趙伯高
龍沙冰井夏初融,簪筆長隨避暑宮。蠟燭煙輕留賈誼,銅盤露冷賜揚雄。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問轉蓬。忽聽滿船歌《白苧》,翻疑昔夢倚春鴻。
龍沙冰井夏初融,簪筆長隨避暑宮。蠟燭煙輕留賈誼,銅盤露冷賜揚雄。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問轉蓬。忽聽滿船歌《白苧》,翻疑昔夢倚春鴻。
楚人家住五湖東,斜掩柴門水石中。
獵獵夜山明遠燒,騷騷寒葦動疎風。
園林向臘停霜果,葭菼和煙宿暝鴻。
范蠡扁舟不知處,一將前事話漁翁。
我世家九疑,山在宅之陽。林業倚虛壁,峭拔絕坤方。卓植斗杓南,序列儼成行。煙嵐緲相接,午影常中堂。
去留如有期,勝覽夸新妝。少懷不羈思,那能系空桑?對此疑山高,目懸幾成尩。飄風微我蕩,此興頎然長。
幸隨長者車,身便神亦爽。詎仍手中扶,扶搖上翱翔。云開躋巒頂,萬丈誠孤亢。俯瞷總群植,纖纖若毫芒。
上與舉汗漫期,倒景徹罔浪。璇璣盤胸次,燦爛皆文章。清風時掀髯,世慮渾相忘。伸手叩元關,閶闔鳴金瑯。
九垓若可極,縱身托穹蒼。四眺憑空忽,興盡思弓藏。翩然下其肩,稽首來帝旁。
有嚴淑多士,登戶皆賢良。探懷攄忠藎,吾亦傾吾囊。鋒铓避英銳,鉛槧費揮張。臚傳動天閽,顏厚何可當。
騰章控多遜,遺珠映奎光。蔽賢吾焉敢,亦將勵名芳。維皇怒斯赫,投檄幷炎荒。
悵望九峰云,母遠在蓮塘。夜分緝余緒,旦期裨袞裳。美人弗可見,此心中忙忙。
朝哦甑巓松,夕把流霞觴。何上層解羈紲,量移慰凄愴。媸作盧敖游,愿為曼倩狂。
長揖別臨賀,策馬指延唐。時攜二三子,葺彼山阿房。莧莧跡其故,余復奚所望。
病耳蚊過似走雷,杖行猶怯步難回。
一舠白水牽愁斷,兩束黃香拭淚開。
了悟世緣容直往,徘徊夢影或雙來。
遠公自看蓮花漏,無復宗雷過講臺。
粗行出家兒,心中未平實。
貧齋行則遲,富齋行則疾。
貪他油煮??,我有波羅蜜。
飽食不知慙,受罪無休日。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
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
同醉與閑平(一作“評”),詩隨羯鼓成。
男女有亦好,無時亦最精。
兒在愁他役,又恐點著征。
一則無租調,二則絕兵名。
閉門無呼喚,耳里挃星星。(“挃”,項楚校作“極”。)
圣澤久潤物,皇明常獨幽。恩從祥風翱,德與和氣游。
報國建香剎,開蠻臨僻州。天長面綠水,地迥起朱樓。
尋異遍眾壑,坐禪逢一丘。永懷根本妙,誓以身心修。
奇色艷草滿,珍名嘉樹稠。遠江崩濤喧,復澗微雨休。
嘹唳猿響谷,參差峰入流。碧煙曳篁徑,白日懸沙洲。
泛海謝安石,吟詩王子猷。揚雄愛清靜,山簡多優游。
性分固有適,蓍龜何足求?神閑孤臺月,目送千里舟。
攜手逸群品,浩歌邈悠悠。山情慕禽尚,詩格驚曹劉。
旌能舉滯時,選異拔奇儔。鼎食當自致,巖棲難久留。
嗟余參符守,漢主遠分憂。往往行春到,聞鐘散客愁。(《蜀中名勝記》二五《保寧府·巴州》)
江南木落塞鴻飛,江漢離人久未歸。
客舍無成重相見,雪天留宿可相違。
篇章只使容顏改,名利空教翰墨稀。
終擬全家漾舟去,五湖高掩白云扉。
自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中救火忙。
乞得金陵養閑散,也須多謝鬢邊瘡。
(見《宋詩紀事》卷五。)
(見《湘山野錄》卷上、《夢溪筆談》卷二十。)
(〖1〗《古今詩話》:“張忠定公少謁華山陳圖南,圖南贈詩一絕,始皆不喻其意。后忠定更鎮杭益,晚年發瘡于鬢,移守金陵,遂薨,悉如其言。”)
命笑無人笑,含嬌何處嬌。
徘徊花上月,空(一作“虛”)度可憐宵。
童兒待郭伋,竹馬空遲留。
路指云漢津,誰能吟《四愁》。
銀壺傲海雪,青管羅名謳。
賤子跡未安,謀身拙如鳩。
分隨煙霞老,豈有風云求。
不逐萬物化,但貽知己羞。
方窮力命說,戰勝心悠悠。
不然蹲會稽,鉤下二五牛。
所期波濤助,燀赫呈吞舟。
自古雖夸晝錦行,長卿翁子占虛名。
既傳國信兼家信,不獨家榮國亦榮。
萬里始成歸去計,一心先算卻來程。
望中遙想深恩處,三朵仙山目畔橫。
河橋上將亡官軍,虎騎長“戟”(戰)交壘門。
鳳凰詔書猶未到,滿城戈甲如“云”(雪)屯。
家家玉帛棄泥土,少女嬌妻愁被虜。
出門走馬皆健兒,紅粉潛藏欲何處?
鳴鳴阿母啼向天,窗中抱女投金鈿。
鉛華不顧欲藏艷,玉顏轉瑩如神仙
傷嗟鵽刀鳥,夜夜啼天曉。
墜翼柳攀枝,(“柳”,一作“腳”。)身隨露葉低,影逐風枝裊。
一種情相生,爾獨何枯槁。(“一種”二句,一作“一種情想生,爾何獨枯栲”。)
驅驅飲啄稀,役役飛騰少。
不是官所差,都緣業所造。(“都緣”句,一作“有緣業力造”。)
亦似世間人,貪生不覺老。
吃著能幾多,強自縈煩惱。
咄絡無眼人,(“無眼人”,一作“無眠人”。)織絡何時了。
只為一六迷,遂成十二到。(“到”,一作“倒”。)
{歠欠=鳥}刀{歠欠=鳥}刀林里叫,(“叫”,一作“啼”。)山僧山僧床上笑。
有人會意解推尋,不假三祇便成道。(“有人”二句,一作“有人會意解推尋,不歷僧祗便成道”。)
玳瑁殼皴枝婀娜,馬牙硝骨綿敷里。
霜風擊破錦香囊,鸚鵡啄殘紅豆顆。
美人擎在金盤腹,錯認海螺斑碌碌。
滿口含嘗瓊液甘,一堂齒冷敲寒玉。
(《古今圖書集成·草木典》二八二《石榴部》〖1〗)
(〖1〗此詩見宋祝穆《事文類聚后集》卷二六、陳景沂《全芳備祖后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