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崧老歸閩二首 其二
公事妨開卷,遐征念索居。
能來數月款,端為百憂紓。
師友洛川上,人才元祐初。
歸來有新益,不惜幾行書。
公事妨開卷,遐征念索居。
能來數月款,端為百憂紓。
師友洛川上,人才元祐初。
歸來有新益,不惜幾行書。
公務纏身妨礙了讀書,遠行時思念著獨居的友人。你能來相聚數月,著實緩解了我諸多憂愁。你在洛川與師友相處,那里有元祐初年般的人才。你回去后若有新的收獲,不要吝惜寫幾行書信告知我。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
遐征:遠行。
索居:獨居。
款:款留,相聚。
紓:緩解。
洛川:古地名,這里可能指李崧老師友所在之地。
元祐:宋哲宗趙煦的第一個年號。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公務繁忙,內心憂愁,友人李崧老前來相聚數月,之后友人要歸閩。詩人生于宋代,元祐時期文化繁榮、人才輩出,詩中提及“元祐初”或許反映當時社會有對那個時期人才興盛的懷念和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宋代文人之間的情誼和對知識交流的重視。
齋舫談經后,官池載酒行。
斜陽鳥外落,新月樹端生。
演漾思江浦,夷猶繞郡城。
東轅有遺恨,日日物華清。
插葦截灣流,寒魚未能越。
安知罟師意,設網遮其闕。
不須芳餌懸,何待清歌發(fā)。
所獲勝綸竿,寧聞憂澤竭。
吾軒今于水,吾居易為足。
誰與哦其間,風窗數竿竹。
雖無泉石清,尚不愧茅屋。
所樂違俗暄,此趣大已熟。
高廬當大道,節(jié)士不肯過。
窮巷獨秉德,車馬一何多。
勢力走諛諂,禮義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長甘北山阿。
曰今豈有愧,漁上有行歌。
陸乏百鈞??,水假孤艇進。
潁苦灣灘長,曲折劇篆印。
蔡方阻淺涸,寸步出慳吝。
膠舟看在前,暗磧疑難慎。
誰能使奡蕩,空自思禹濬。
丈夫少壯時,必在馳駔駿。
將欲侍親去,獨要予贈言。
世風還自有,文體不須論。
稍愛春波急,微生野岸根。
舟行寧覺遠,幾日到都門。
拍天煙浪接滄溟,識盡歸舟是此亭。
風遞秋香來橘社,水資春味驗茶經。
卷簾江樹差差綠,入坐湖山隠隠青。
魯望幽居在何處,白鷗無主滿閑汀。
江上渰凄凄,天形接野低。
岸痕生舊水,馬跡踏春泥。
風急侵衣重,山昏卷幔迷。
誰驚二客論,不愧巨源妻。
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參差。
美人留采掇,玉鮪自揚鬐。
波瀾日已淺,龜鼈日復滋。
蝦蟆縱跳梁,得以緣其涯。
競此長科斗,凌亂滿澄漪。
空有文字質,非無簡策施。
僊鯉勿苦羨,寧將蠯蛤卑。
徒剖腹中書,悠悠誰爾知。
聊保性命理,遠潛江海湄。
泚泚曷足道,任彼蛙黽為。
日日城頭雨,還愁湖上波。
窗中人自聽,門外潦應多。
不畏車生耳,還愁麥化蛾。
吾廬無所有,頻看壁間梭。
主用西師,岷梁弗賓。
匪曰負固,實交晉人。
予訓予誓,合我將臣。
正厥有罪,無庸傷民。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使君去窮源,林外留車馬。
一徑穿筿深,蔽日復瀟灑。行盡逢泓澄,翠影如可瀉。
云樹陰其旁,造物將有假。引水開石池,結宇覆碧瓦。
乃知愛玩心,朝夕未忍舍。近移溪上石,怪古蒼蘚惹。
芍藥廣陵來,山卉雜夭冶。春禽時相鳴,賓從不應寡。
欲問淮南趣,還思洛陽社。勝事已不辜,吟觴無倦把。
清風當晝起,吹我庭下槐。
軒軒枝上葉,碎影亂綠苔。
左右無人聲,時有啼禽來。
啼禽感所懷,其音一何哀。
思歸無曉夕,血滴山榴開。
曰予當是時,為之腸九回。
江子方謫官,復有擬古才。
遠寄平淡辭,曷報瓊與瓌。
羨君先拜邑,殘臘見登車。
遠驛寒云重,長郊積雪余。
行當勸民稼,始信帶經鋤。
還到濟南日,應傳古尚書。
積雨漲秋壕,輕舟此共遨。
菰蒲斂铓鍔,蓮芡熟櫜韜。
岸靜魚跳月,林喧鳥避篙。
歸時興不淺,風物正蕭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