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韻贈高縉之三首 其三
高郎客京華,好事有左顧。
儒林丈人行,乃得曳裾處。
亦知短褐底,蘊抱美無度。
繼今數公間,可但傳新句。
高郎客京華,好事有左顧。
儒林丈人行,乃得曳裾處。
亦知短褐底,蘊抱美無度。
繼今數公間,可但傳新句。
高郎客居京城,喜好交友有不俗的眼光。在儒林長者之間,找到了施展才華之地。也知道他粗布短衣之下,蘊藏著無盡的美好才華。從今以后在諸位賢達之間,豈止是能傳出新奇詩句。
京華:京城。
左顧:本指向左看,這里引申為有獨到的眼光、關注。
丈人行:長輩。
曳裾:拖著衣襟,指在權貴門下作食客,這里指有施展才華的地方。
短褐:粗布短衣,指代普通百姓。
蘊抱:蘊藏、懷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高縉之客居京城,在儒林中有一定活動和表現,詩人看到他的才華和潛力,因此寫下此詩表達贊賞和期許。
主旨是贊賞高縉之的才華和在京城的表現,突出其有潛力。語言樸素卻情真意切,在詩人與高縉之的交往中具有一定的情感交流價值。
采菱渡頭風急,
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
桃花源里人家。
九畹原誇大國香,
秋江幾度浥風光。
應知不為當門擲,
自愛無人理素芳。
了卻相思苦,輕車載夢還。
雪光明樹色,年夜及鄉關。
白首親猶健,紅羊事已刪。
村頭逢舊友,把臂憶童顏。
毛氏西園好,溪南未有之。
參橫虎出夜,松暝鶴歸遲。
病骨青藜杖,秋香短竹籬。
小窗孤榻在,合眼見巢夷。
深杏小桃暄午晝,
游絲飛絮攪長空。
覺來一枕軒窗靜,
燕子雙雙西又東。
蚤過疏雪掛雙眉,坐到斜陽兩不知。
撒盡風顛寧作我,留將氣骨自教兒。
一匙每節僧方餓,半晌無言句又奇。
從此板扉無剝啄,便知托缽到來時。
未能趨獻阻遐方,
且借梅花一瓣香。
卻似靈犀兩相印,
手書甫寄可曾忘。
毒龍本有毒,收在凈瓶中。
如何忽放出,云翳迷太空?
四月深山似九秋,
瀟瀟寒雨長離愁。
仲宣無復荊州意,
日暮他鄉一倚樓。
孤危不立,坐斷千差。
有笑陪賓,無贓驗賊。
一抹新霜雁背寒,
滿庭疏雨客衣單。
苦心莫負韋編絕,
歲晚歸來語夜闌。
裁紙常憂短,修書不見長。
寫成一個字,斷盡九回腸。
言語何親切,緘封自謹防。
幾多心下事,都在個中藏。
蒼天已死立黃天,送老蛙聲又十年。
九逝騷魂當月落,萬方兵氣動秋先。
星河寫壁生圖畫,風葉喧階自管弦。
莫睨針樓妒兒女,賣癡木榻亦將穿。
昨日相逢酒一卮,今朝舌騁萬雄師。
地無裂縫天無路,你是何人我是誰。
千百萬年歸正果,三十六路伐西岐。
夕陽款款來非暮,及見花前雨后枝。
諸祠謁后鄉團拜,得健多慚造物憐。老去一毫無雜念,閒來六度見新年。
飯蔬老幼呼同席,記禮兒孫講半篇。此事此朝為例卷,清貧聊且守家傳。
占年五子推壬子,端月三旬看上旬。新把歷書歡竟日,舊傳讖度屬今春。
殘生一飽無他念,半世多魔笑此身。清曉冠裳八十拜,老能強飯不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