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元徵太史二首 其二
平生溫飽笑人癡,練到風塵更不疑。君向世流真砥柱,許吾一面佐偏禆。
平生溫飽笑人癡,練到風塵更不疑。君向世流真砥柱,許吾一面佐偏禆。
十年失恃慈顏隔,顧我還從夢里來。猶是幼時歡樂境,渾忘今日死生哀。荒村舟楫魂何處,游子衣裳線久摧。一掬窮途飄泊淚,無由拋灑向泉臺。
糟糠怕憶舊酸辛,草草浮生了夙因。卻感隨姑來慰我,相悲作客是窮人。后妻前子雖無隙,破硯殘書不療貧。夢里已知君故鬼,片時相對倍相親。
簾外游絲飛去了。打疊閑愁,斷送啼鶯曉。
一曲畫欄銀月小,玳床人倦殘春杳。
生怕金鈴催宿鳥。叫過三更,月與花都少。
斜倚博山幽恨悄。雙眉做就堆煩惱。
我本山中客,荒居猿鶴鄰。
蒼茫春色晚,寥落別愁新。
心折遠游子,寒驚獨夜人。
何因遣岑寂,不惜苦吟身。
秋千搖影月微明。
到閑庭。絕人聲。
一點紅燈,依約綠窗楞。
敲遍闌干佯不應,撥蘭燼,倦盈盈。
鏤管拈沉綠,春裙剪淡黃。描花隱約寄柔腸。要繡紅蓮雙朵、蓋鴛鴦。
倦起憑雕檻,閑行轉曲廊。櫻桃欲謝惜年芳。獨立無人深院、看斜陽。
圣人謀庶先籌富,
此地全須用教先。
禮義分明廉恥重,
海邦倉廩本天然。
武夷之山天下奇,溪流九曲清漣漪。峰巒秀拔聳霄漢,仙靈往往來棲遲。
大王峰高號天柱,玉女亭亭更媚嫵。弱水源通天鑒池,升真洞接蓬菜圃。
訪道曾聞十二仙,披衣同謁魏子騫。龍潭領得飛升訣,凡骨一蛻三千年。
幔亭開宴曾孫列,凌空萬仞虹橋設。賓云幾曲彩霞飛,鐵笛一聲山石裂。
翠屏丹灶尚依然,悠悠往事人空傳。控鶴大仙緲何去,誰能契此清都緣。
馮生名掛天臺藉,足躡天梯訪仙跡。崖頭招鶴鶴初還,巖下搴華華吐色。
箕踞長吟看水簾,一編寄我西來鶼。安得乘風振羽臂,與君重訪張金蟾。
西風蕭瑟入船窗,送客離愁酒滿缸。
要記此時分袂處,暮煙細雨過松江。
萬事束高閣,關心現在身。
何人光汗簡,幾輩沒風塵。
晚食無須肉,高歌信有神。
乾坤容嘯傲,誰道老夫貧。
映月非秋影,晚香直至今。
人情仍舊向,籬落故相親。
入目似余傲,此君無是心。
摧殘霜又雪,根底得春深。
惟狂思作圣,向道貴能仁。
一往殉情意,感君知我真。
悲歡心上影,離合鏡中塵。
大地今千劫,飄流但佛親。
吃粥了也,洗缽盂去。
矢上加尖,一場敗露。
西峰今日忍俊不禁,卻要向鷺鷥腿上割股。
屏風疊里雁初回,滟滟湖天片月開。紫柏去時春色老,可中還有到人來。
數滴瓶泉花小紅,絲絲禪供翠盤中。秋光坐對蒲塘晚,一種香清到色空。
處外諸侯重,居朝圣主知。妖逢庚子日,夢異武丁時。歸槨關山遠,凝笳道路悲。欲傳千古跡,佐世本無為。
古今皆可見,富貴不常存。歌者未離席,吊賓俄在門。朱輪空返轍,綠酒尚盈樽。人事固如此,令名貽后昆。
嘆此微末跡,見公三十年。貴為天子相,能擇大夫賢。東第門闌在,南州隴隧延。立碑思叔子,墮淚峴山前。
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蕭蕭,三株兩株汴河口。老枝病葉愁殺人,曾經大業年中春。
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
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應將此柳系龍舟。
紫髯郎將護錦纜,青娥御史直迷樓。海內財力此時竭,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勢不久,宗社之危如綴旒。煬天子,自言福祚長無窮,豈知皇子封酅公。
龍舟未過彭城閤,義旗已入長安宮。蕭墻禍生人事變,晏駕不得歸秦中。
土墳數尺何處葬,吳公臺下多悲風。
二百年來汴河路,沙草和煙朝復暮。后王何以鑒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