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十一首 其四
天生忠與義,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隸,而當昏亂時。古墳襄城野,斜徑橫秋陂。況不禁樵采,茅莎無孑遺。高標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銜冤誰見知。嘗觀黨錮傳,撫卷不勝悲。
天生忠與義,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隸,而當昏亂時。古墳襄城野,斜徑橫秋陂。況不禁樵采,茅莎無孑遺。高標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銜冤誰見知。嘗觀黨錮傳,撫卷不勝悲。
棄斥非高隠,林居值晚秋。
風云日慘變,感彼歲月遒。
秀蔓依簷槁,陳葉當窗投。
晚花弄余秀,畦菜枝新柔。
閑居妙觀物,貧賤吾何憂。
寂念師竺瞿,齊物信蒙周。
隋文方混一,自謂垂無疆。
安知房之喬,拱立待其亡。
哲人妙觀世,俗慮固不長。
我知蒲柳衰,寧待遘風霜。
奇姿終英發,起驂龍鳳翔。
巍巍貞觀績,千載配虞唐。
饑兒無食偷鄰桑,主人殺兒尸道傍。
母兄知兒死不直,行哭吞聲空嘆息。
生重于桑亦易明,何為以身邀所輕。
沒身毫厘易其死,世上誰非竊桑子。
風霜凜已高,歲月逝云邁。
蕭條陋巷士,藜藿守耿介。
欲吐胸中語,旁人笑言大。
漆室非近憂,宜遭鄰里怪。
今辰九月末,秋物能幾許。
翩翩風中葉,卷卷自飛舞。
余姿不復妍,日夜逐塵土。
寥寥空枝高,但有寒鳥聚。
天時不汝留,變化竟誰主。
今古無奈何,悲歌徒自苦。
栗冽已戒候,陰淡達朝昏。
出門無所詣,幽齋誰與言。
塵埃群書積,興至時一翻。
呼兒具棗栗,時亦頼芳樽。
老肌畏寒苦,幸此手足溫。
窗間有舊筆,得句時復援。
平生對雪須千首,何事今春無片詞。
老大怯寒唯泥酒,窮愁須醉不吟詩。
潤催庭柳將開眼,冷送江梅欲別枝。
何處高樓有殘白,舊游無處寄相思。
東園久不到,落葉曲池平。
搖落遽如許,歲時真可驚。
衡茅望故里,漁釣寄余生。
放逐逢艱歲,藜羹未敢輕。
老鶴閱世久,歸來毛骨寒。
田園半拱木,兒稚總勝冠。
愛客能酤酒,尋山不跨鞍。
平生未見面,試作阿咸看。
西風吹前林,壯士中夜興。感此歲月晚,白發來無情。
少年讀詩書,意與屈賈爭。口談霸王略,銳氣虹霓橫。
天衢白日開,致主皎丹誠。豈懷富貴念,但愧稷契朋。
棲遲客淮海,憂患相纏嬰。憔悴消壯氣,饑寒費經營。
心期與外物,易失常難并。蕭條為斗粟,貧賤洛陽城。
我生亦有命,榮辱復何驚。但驚歲律遒,慷慨懷平生。
呼兒致濁酒,長嘯視青冥。醉為梁父吟,吟終誰為聽。
山鴉鳴曉晴,寒日在蓬蓽。
老人欣然起,搆火溫小室。
室中空無有,掃榻對像佛。
還觀舊文字,塵土暗編帙。
一杯徑就醉,四體寒若失。
隔窗即山麓,寒木鳴瑟瑟。
江民旱累歲,流冗東就食。
蛈蝗食陳蔡,千里無草色。
客來談世事,亹亹語千百。
客去深閉門,頹然無我責。
院靜步柏影,庭虛聞塔鈴。
連龕香慘淡,古榜金青熒。
山背負華殿,淮身朝廣庭。
旛花龍護法,梁棟神扶傾。
緬懷開山人,天眼照廢興。
一庵檀施集,百堵神鬼驚。
支祁萬古穴,石老深潭清。
坐令金仙力,鎮此水府靈。
我來望春野,高閣近青冥。
白發老比丘,俯僂困逢迎。
豈無世外人,燕坐守無名。
重堂百僧會,合有菩薩行。
平生一缽意,長歲百慮更。
狂逃不知返,勝地念浮生。
幽居念世務,頗復窺造物。
通為一憒憒,愚智更出沒。
漏天呀不補,淫雨方蕩潏。
豈獨無良苗,稂莠亦飄忽。
惟余尊中物,三酌便兀兀。
此事頗有憑,時從散幽鬰。
吏散門寂寂,蟲鳴夜沉沉。
素壁上明月,涼風搖樹陰。
悲歌忽不愜,感嘆涕盈衿。
寫此牢落懷,默坐彈鳴琴。
俗耳不好古,古人已非今。
悲哉曠四海,孑孑無知音。
敬亭與吾期,今日雨當止。靜掃峰頭云,秀色粲如喜。
我慚無以酢,園逕欣細履。夜來四簷聲,添我北池水。
破圩久不補,積潦嚙其址。南人麥禾薄,稻垅魚尾尾。
豐穰未敢望,疲餓何由起。飽食但高眠,自慚稱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