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唐書二首 其一
隋文方混一,自謂垂無疆。
安知房之喬,拱立待其亡。
哲人妙觀世,俗慮固不長。
我知蒲柳衰,寧待遘風霜。
奇姿終英發,起驂龍鳳翔。
巍巍貞觀績,千載配虞唐。
隋文方混一,自謂垂無疆。
安知房之喬,拱立待其亡。
哲人妙觀世,俗慮固不長。
我知蒲柳衰,寧待遘風霜。
奇姿終英發,起驂龍鳳翔。
巍巍貞觀績,千載配虞唐。
隋文帝剛剛統一天下,自認為帝業永垂不朽。怎知房玄齡和杜如晦(喬可能指杜如晦),正默默等待隋朝滅亡。明智的人能洞察世事,世俗的想法本就短淺。我知道蒲柳易衰,哪需等到遭遇風霜。杰出的人才終會展現英姿,如駕馭龍鳳翱翔。偉大的貞觀功績,千年可與虞舜、唐堯的時代相媲美。
混一:統一。
垂無疆:指帝業永垂不朽。
房之喬:一般認為指房玄齡和杜如晦,他們是唐朝貞觀年間的重要大臣。
哲人:明智的人。
蒲柳:一種植物,比喻早衰。
遘:遭遇。
驂:駕馭。
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
虞唐:指虞舜和唐堯的時代,被視為古代的盛世。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作者可能是在閱讀《唐書》過程中,有感于隋朝的興衰和唐朝貞觀盛世的輝煌而創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發展階段,作者通過回顧歷史來表達對歷史規律和人才作用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隋朝滅亡和唐朝貞觀盛世,闡述歷史興衰和人才的重要性。其特點是將歷史敘述與議論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獨特見解。
山胡擁蒼毳,兩耳白茸茸。
野樹啼終日,黔山深幾重。
啄溪探細石,噪虎上孤峰。
被執應多恨,筠籠僅不容。
同年事契最知名,眾謂朝廷得老成。
感慨共論平昔事,蹉跎還累故人情。
節旄落盡髭仍黑,髀肉消殘寵未驚。
若過函關須北望,皚然依復俟河清。
岧峣華清宮,下有溫泉水。繡嶺絡千門,玉蓮噴九蕊。
第一名御湯,第二沐妃子。從上傍諸王,最下列衛士。
淙淙三十六,枝分或櫛比。每年十月初,仙杖常依此。
樓頭羯鼓停,殿上霓裳委。塵垢三百年,行人與閭里。
忽驚郴嶺下,和暖雅相似。祇是遠長安,不當人眼底。
皇天宅萬物,得地即為美。幸免與興亡,往來常止止。
山中廟堂古神女,楚巫婆娑奏歌舞。空山日落悲風吹,舉手睢盱道神語。
神仙潔清非世人,瓦盎傾醪薦麋脯。子知神君竟何自,西方真人古王母。
飄然乘風游九州,朅渡西海薄中土。白云為車駕蒼虬,驂乘湘君宓妃御。
天孫織綃素非素,衣裳飄飖薄煙霧。泊然沖虛眇無營,朝餐屑玉咽瓊乳。
下視人世安可據,超江乘山去無所。巫山之下江流清,偶然愛之不能去。
湍崖激作相喧豗,白花翻翻龍正怒。堯使大禹導九州,石隕山隊幾折股。
山前恐懼久無措,稽首山下苦求助。丹書玉笈世莫窺,指示文字相爾汝。
擘山泄江幸無苦,庚辰虞余實相禹。功成事定世莫知,空山俄頃千萬古。
廟中擊鼓吹長簫,采蘭為飧蕙為肴,玉缶薦芰香飄蕭。龍勺取酒注白茅,神來享之風飄飄。
荒山長江何所有,豈有瓊玉薦泬寥。神君聰明無我責,為我驅獸攘龍蛟。
乘船入楚溯巴蜀,??旋深惡秋水高。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上麥熟可作醪。
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勞。
久種春蔬旱不生,園中汲水亂瓶甖。
菘葵經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飽食羹。
強有人功趨節令,悵無甘雨困耘耕。
家居閑暇厭長日,欲看年華上菜莖。
蟋蟀感秋氣,夜吟抱菊根。
霜降菊叢折,寸根安可存。
耿耿荒苗下,唧唧空自論。
不敢學蝴蝶,菊盡兩翅翻。
蟲凍不絕口,菊死不絕芬。
志士豈棄友,列女無兩婚。
客路三湘遠,天風八月清。
云間雖掩映,水底已分明。
且對當年影,休吟萬古情。
喜君方向滿,照我過江城。
有僧訪我攜詩卷,自說初成凈照堂。
求得篇章書壁素,不論塵土漬衣黃。
故山別后成新歲,歸夢春來繞舊房。
看取盈編定何益,客來無語但循墻。
莘老奮徒步,首與觀國賓。儼然自約束,被服韨與紳。
黽勉丞相府,接跡輿臺臣。顧嫌任安躁,未忍裂坐茵。
推置冠獬豸,謂言我比鄰。三晉固多士,骯臟存斯人。
竄責不敢辭,狂言見天真。南方異風俗,強食魚尾莘。
應同賈太傅,抱屈恥自陳。猶有痛哭書,受厘定何辰。
予臨瀟灑郡,終日坐樓中。
樓上辟四門,門開面面風。
南榮看馬目,北檻對烏龍。
夕暝瞰兜率,朝霞望高峰。
峰巒一相望,紫翠千萬重。
中宵若笙篁,天籟起長松。
直疑列仙侶,駕鶴相過從。
饉歲無時果,秦人饜草茶。
開奩驚見李,對客喜浮瓜。
為乏瓊瑤報,聊稱旨酒嘉。
中郎不憂老,有女可傳家。
朱顏充賦早,蒼鬢拜恩歸。
煙水鹡鸰聚,霜穹鴻雁飛。
傳經金恥富,下筆玉藏輝。
貴仕毋嫌晚,天門受賜衣。
度險仍逢雪,艱危頃步中。
鶻飛猶自苦,人足故難通。
九折羊腸外,三休箭筈東。
西南望天柱,聊復慰途窮。
澄潭下無底,將渡又安能。
慣上橫空木,輕生此寺僧。
曉魚聞考考,石塔見層層。
不到殊非惡,他年記未曾。
托根何太遠,得地亦相宜。
土石生為偶,紅香想自知。
風英將片片,雨實漸離離。
戍客思攀折,無何歷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