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詩家偏為此傷情,
品韻由來莫與爭。
解笑亦應兼解語,
只應慵語倩鶯聲。
詩家偏為此傷情,
品韻由來莫與爭。
解笑亦應兼解語,
只應慵語倩鶯聲。
詩人們偏偏為杏花傷情,它的品格韻味向來無人能比。它若能笑也應該能說話,只是懶得言語,便借黃鶯來傳聲。
品韻:品格韻味。
解:懂得,會。
慵語:懶得說話。倩:請,借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或許是在看到杏花盛開之景,被其獨特的美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欣賞自然之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杏花的獨特品韻。其突出特點是運用擬人手法,使杏花形象鮮活。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細膩感知。
命圭相印錫元勛,天子龍飛第八春。
昨夜老人推甲子,明朝寶牒換庚寅。
壺中日月胚胎久,掌上乾坤把握新。
二十四年黃合樣,坐看霜雪到松筠。
清樾才十畝,炎陬別一天。
華堂依怪石,老木插飛煙。
長夏絕無暑,乘風幾欲僊。
心閑境自勝,底處覓林泉。
銀鬢詎如許,金丹奈若何。
休垂髀肉涕,莫擊唾壺歌。
世事奕棋局,人材在沚莪。
未須相料理,大器晚成多。
康成名已滿山東,復見談經鄭小同。
臥病向來嗟髀減,誦詩多謝愈頭風。
休隨賓客游梁苑,合有文章動漢宮。
如我空疎已何用,一生丘壑坐奇窮。
千齡期運到如今,古佛更生愿力深。
鼎鑄萬方陶冶地,燈傳一點圣賢心。
全機徑度曹溪水,大地同霑傅野霖。
從此不須憂歲旱,桑麻處處樹陰陰。
薄宦跕鳶城,歸來夢乍驚。
壯圖空老大,樸學誤平生。
有客嘲楊子,無人薦禰衡。
鹽車逢伯樂,作意一長鳴。
知公經術富,少小足奇尚。堂堂蘭茁芽,愿言契新賞。
蕭條度風霜,汴西鞍馬上。暫行幾羊腸,世路蛛自網。
綠衣一秋荷,而能脫塵鞅。圣言得微奧,理明詞亦暢。
有文不帶酸,余味甚熊掌。其中殆天全,識解自超曠。
事佛當晚年,精神著內朗。禪談水月澄,逸韻天風爽。
我昔尚童子,門戟過雙敞。而公見之喜,單辭幸相廣。
勵我多苦心,寒庖對珍享。山花草然然,胡為歲月往。
瑞蘭期遠插,庶以慰黃壤。
稻粱未飽且紛紛,鴻鵠低徊雞鶩群。
萬里歸心閩嶠月,十年旅夢瘴溪云。
隣諳好事頻賒酒,家不全貧肯賣文。
未用天涯嘆離索,一尊滿意說桑枌。
疎疎來往舟,續續后前雨。
湖光不自持,春色遽如許。
日車忍停輪,塔鈴幸無語。
沖懷宇宙寬,空蒙我當取。
待價君方藏尺璧,知音誰解聽號鐘。
渥漥天上非無種,伯樂人間那易逢。
墨綬解來三歲改,白云飛處寸心濃。
鴟翔鸞伏古如此,直道不容非孔邛。
往歲從新幕,逢君入瘴鄉。
但知期白首,誰意熟黃粱。
星屏塵埃合,銘旌道路長。
幾經遺愛地,清淚濕甘棠。
欲墮之雨天垂垂,三山容態無定姿。
隴邊風回香作餌,頭上云黑疑催詩。
粘壁蝸牛心得計,沸天蚊豹口何施。
請占錦繡紋開后,勿把琉璃鐘自持。
我興一枯枿,空此歲月度。
公干仍多難,病亦沉綿屢。
象犀竟誰攬,漫沖江海霧。
誰說官異人,我才止堪簿。
一氣潛回萬物春,星躔降昴岳生申。
釣臺今古風流在,梅嶺東西雨露均。
再擁朱轓專節制,久虛清禁待經綸。
袞衣莫訝公歸晚,要使遐荒識鳳麟。
銀袍健筆落云煙,入眼高文墨尚鮮。
隠隠蠶聲桑葉下,看看鵠立棘圖前。
空階夜響催詩雨,平地雷轟造榜天。
試問西湖好風景,何如華屋艷神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