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一九
傳道零陵守,茲亭暫解裝。
分群同雁鶩,幾日到瀟湘。
班竹思虞舜,赪萍憶楚王。
殷勤吏部句,今亦誦無忘。
傳道零陵守,茲亭暫解裝。
分群同雁鶩,幾日到瀟湘。
班竹思虞舜,赪萍憶楚王。
殷勤吏部句,今亦誦無忘。
傳說零陵太守,在此亭暫時停留。如同雁鶩成群結隊,幾天后就能到達瀟湘。看到斑竹會想起虞舜,見到紅萍會憶起楚王。我會懇切地誦讀吏部的詩句,至今也不會忘記。
傳道:傳說。
零陵守:零陵的太守。
解裝:卸下行裝,指停留。
雁鶩:大雁和野鴨,常用來比喻成群結隊。
瀟湘:瀟水和湘水,在今湖南境內。
班竹:即湘妃竹,傳說舜南巡死于蒼梧,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哭泣,眼淚灑在竹子上,形成斑紋。
赪萍:紅色的浮萍。
殷勤:懇切。
吏部句:可能指某位吏部官員寫的詩句。
梅堯臣一生仕途不得志,四處輾轉任職。此詩可能創作于其在宣州時,當時聽聞零陵太守的行程,結合當地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傳說有感而發。
這首詩以零陵太守的行程為線索,融入歷史典故,展現出詩人豐富的文化素養和對歷史的感懷。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梅堯臣詩歌注重意境營造和文化內涵的特點。
三生元是出家人,
一念差來墮薦紳。
二寸楮冠雙草屨,
天公還我水云身。
早出對雪三首 其一
水落云霾曙色微,
岡城今見六花飛。
不尋常路,
欲就袁安一啟扉。
笠澤漁帆翠葉輕,
洞庭山色青螺小。
殘山剩水凄涼雨,無限煩憂。
垂釣臨流。怎奈江波更惹愁。
繁華故里今何在,人物都休。
悵望悠悠。烽火彌天尚未收。
久欲歸西山,囂諠謾鞅掌。青陽麗江皋,茲焉諧所賞。
巖馀白雪停,水接紅霞上。地軸隱墳夷,天池匯泱漭。
鮫人靜安流,玄牝遺清響。秀色浴層巒,虛光涵萬象。
川原信沃膴,景物初駘蕩。覽化自靡窮,適性非外獎。
彼美丘園賁,眷言興我想。恭承休明日,九軌今一家。
進則綰龜玉,退則蟄龍蛇。吾道茍不虧,安用事咄嗟。
山川日閒曠,土風頗清嘉。躧步陵絕峴,流目玩歸霞。
鳴嚶藹以豫,陽林荑漸花。風光枝上汎,日采水中華。
感物眷彌結,悟空理已遐。永言詠玄寂,聊以遣紛拿。
羽書百道起黃塵,一馬臨江入紫宸。
國恥不言教戰士,時危亟欲選才人。
空馀跋扈桓宣武,豈有勤王溫太真。
燕雀巢堂朝夕計,延秋門外走踆踆。
春溜泱泱初滿池,晨光欲轉萬年枝。
樓臺四望煙云合,簾幕千家錦繡垂。
風過忽聞花外笑,日長時奏水中嬉。
太平誰謂全無象,寓在群仙把酒時。
早年妙句擅沉香,
晚作流人下夜郎。
誰識先生非酒客,
當時慷慨為勤王。
絕頂危樓架碧空,
居然彈指現玲瓏。
緣知伎仿長生殿,
也在機關一線中。
高人只合占幽棲,一卷冰文避俗攜。清到梅花圓個個,澹他塵夢小樓西。
霜華斑駁月黃昏,花底凌兢少慰存。卻勝沖寒遠相訪,水邊籬落竹邊村。
閱世風煙老歲寒,為攀嘉樹感無端。清芬的的君能誦,底補笙詩詠采蘭。
江鄉花事近如何,讀畫天涯忍放歌。開遍早春三百樹,不堪回首白云多。
四載功成翊帝堯,驅山鞭石夢魂搖。
蔥蘢紫氣騰天闕,燦爛玄圭錫圣朝。
白浪南排千谷回,黃流東注萬川遙。
當年璧馬俱陳跡,何藉宣房漢殿謠。
海岸清秋奠六鰲,空濛元氣護臨濠。
平成載睹唐堯世,疏鑿寧知夏后勞。
大野寒風回濁浪,長淮晴雪下飛濤。
他年太史河渠傳,錯落金泥映彩毫。
春深草木蘇,萬物思雨澤。勾萌欲發生,原野資膏液。
連旬無雨云,生意咸欲息!年來況歉荒,粒米等圭璧。
一金八、九升,攜囊難告糴。雨膏復不行,嗷嗷安求食!
去年徵斂苛,不念民饑色。今春迫徵期,無地為逋客。
不知上天心,何以處蒼赤?此邦碩鼠多,民物皆不惜!
天茍為旱災,彼且啖人臘。時事無一堪,言之填胸膈!
昨夜聞迅雷,不覺喜跳踢。天有愛物懷,一雨救窮阨。
大者如傾盆,細者亦滴滴。可憐未多時,不及起枯塉!
水源乏雨滋,末流不洋溢。慰情卻勝無,此際可多得?
我作喜雨詩,農夫有憂戚。救死尚未能,稅斂來相迫。
安得兼雨金,萬民皆悅懌!
墨子城無恙,公輸械有窮。
要須能壁立,未可恃梯攻。
梯空躡晴霓,振衣祝融頂。俯視七十峰,茫然墮煙井。
湘流失灣澴,洞庭馀溟涬。目窮日月鄉,袖拂天漢影。
回首蒼梧云,飄飖度前嶺。太陽汲新泉,石鼎瀹苦茗。
肺腑添清涼,丹元溢光景。麾斥隘八區,幽靈愜孤秉。
徘徊會仙橋,晴崖發娟靚。絕壁有行跡,仙路細如綆。
虬松生古巖,翠葉光炯炯。靈秀天所鐘,應與茲山永。
倒景回明霞,大地總澄瑩。歸來宿上封,一枕山云冷。
唐僧窮島可,應是筆能追。
投卷初來此,回船忽去之。
味□工會合,情淡慣分離。
許讀紅樓集,昌黎亦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