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劉原甫寄糟姜
名國萬家城,千畦等封侯。?當燕去前,腌牙費糟丘。
無筋偃王笑,有味三閭羞。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優。
又寄蓬門下,作賦誰肯休。唯我廣文舍,免為齏鹽仇。
劉公漢家裔,才學歆向儔。胸懷飽經史,辨論出九州。
曾不奉權貴,但與故人投。贈辛非贈甘,此意當自求。
名國萬家城,千畦等封侯。?當燕去前,腌牙費糟丘。
無筋偃王笑,有味三閭羞。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優。
又寄蓬門下,作賦誰肯休。唯我廣文舍,免為齏鹽仇。
劉公漢家裔,才學歆向儔。胸懷飽經史,辨論出九州。
曾不奉權貴,但與故人投。贈辛非贈甘,此意當自求。
有名的地方萬家之城,千畝姜田如同封侯者的待遇。在燕子離去之前挖掘姜,腌制姜芽耗費大量酒糟。姜沒有筋,仿佛讓偃王見了發笑,味道辛辣讓三閭大夫都自愧。寄到翰林的宴席上,圣上因它有益而不撤下。又寄到貧寒之士的門下,引得人作賦不停。只有我這清寒的學舍,免受腌菜之苦。劉公是漢家后裔,才學可與劉歆、劉向相比。他胸懷飽學經史,辯論之才聞名九州。他從不奉承權貴,只與故舊交往。送辛辣之物而非甘甜之物,其中深意當自己去領會。
名國:有名的地方。
千畦等封侯: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指種千畝姜能有和封侯者一樣的財富。
?(zhú):挖掘。
糟丘:酒糟堆積成的小山,形容酒糟多。
無筋偃王笑:傳說徐偃王喜吃無筋之食,姜無筋,所以說偃王笑。
三閭:指屈原,曾任三閭大夫,姜味辛辣,說三閭羞可能是說屈原沒享受過這美味。
翰林:指翰林院。
圣以不撤優:《論語·鄉黨》有“不撤姜食,不多食”,這里說圣上因姜有益不撤下。
蓬門:指貧寒人家。
廣文舍:指學舍,作者自指。
齏鹽:腌菜,指清苦的生活。
歆向:指西漢劉歆、劉向父子,以才學著稱。
儔(chóu):同類。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劉原甫寄糟姜給作者,作者回詩答謝。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文化交流時期,文人之間常以物品相贈并吟詩唱和。作者可能處于清寒的學官生活中,劉原甫的贈物體現了兩人的友情。
這首詩以糟姜為線索,先寫姜的種植腌制,再寫糟姜的贈送,進而贊美劉原甫的才學和品格。詩中用典豐富,展現了作者的文學素養,在當時文人交往的詩歌創作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文人之間的情誼和文化交流。
漢廷流涕治安書,謠諑申申幾詈余。
四海交游官謫后,三更燈火雁來初。
春星惜別惟彈劍,他日相逢肯下車。
矯首南云無羽翼,晨風托寄一躊躇。
臥龍勛業日南旁,萬里關河首獨驤。
抱膝已知輸管樂,論心終自許膺滂。
功成天馬來西極,戰定珠崖奉朔方。
安得從公參佐暇,婆娑衰客共飛觴。
公孤殊寵出千官,
偏得君王座上看。
階下太官承旨罷,
一杯分賜小龍團。
去年新燕至,新巢在大廈;今年舊燕來,舊壘多敗瓦。
燕語問主人,呢喃語盈把。畫梁不可望,畫艦聊相傍;肅羽恨依棲,銜泥嘆飄飏。
自言昨辭秋社歸,比來春社添惡況;一片蘼蕪兵燹紅,朱門那得還無恙。
最憐尋常百姓家,荒煙總似烏衣巷。
君不見晉室中葉亂五胡,煙火蕭條千里孤;春燕巢林木,空山啼鷓鴣。
只今胡馬復南牧,江村古木竄鼪鼯;萬戶千門空四壁,燕來亦隨檣上烏。
海翁顧燕三太息,風簾雨幕胡為乎?
先師有冥藏,安用羈世羅。
未若保沖真,齊契箕山阿。
紛紛下視三家市,
人物悲歡逐年歲。
吾儕禿發帽檐斜,
不見黃花也須醉。
畫鼓無聲靜晚衙。小池芳樹帶棲鴉。香銷酒醒在天涯。
密密書緘江上錦,昏昏燈結雨中花。自籠紗帽自煎茶。
春后懨懨損帶圍。楚人詞里送將歸。愁聽梁燕語依依。
有酒惟澆金范蠡,無花可擬畫楊妃。壚香如水織簾垂。
燭意涼來覺漸親。瀟湘枕簟暗生塵。里頭閑坐諷汀蘋。
夜雨低徊心上事,朝云依約畫中人。隔墻釵釧久無聞。
獨夜生憎更漏長。聊憑墨牒遣流光。迎梅天氣越凄涼。
蜜酒定無通夜力,羅衣還發隔年香。無多閑事盡思量。
來也宮殿隨身,
去也笙歌滿路。
侍者白頭如新,
趙州傾蓋如故。
未盡登高興,重來結伴游。
江山仍舊識,寒意改深秋。
席地妨樵徑,扳花作酒籌。
醉忘歸路遠,還為夕陽留。
人間多少讀書處,欲固歲寒賢守心。
隔歲草萊誅濯濯,一庭松柏長森森。
漢儒載籍能存幾,周政規模卻至今。
老病星軺三月過,欲揚洙泗洗清襟。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日午絳云烘墨,渴烏偏掉尾、威胡赫。
一霎溪風涼激。誰取十萬冰弦,輥來霹靂。
急雨琤琮裂帛,萬瓦戰金鐵。
轟馀怒猶思、壞墻壁。
此際白苧涼衫,獨上快閣臨風,須如猬磔。
幽貞寫韻情孤負。折盡河橋楊柳。儂意鸚哥知否。近日濃于酒。
疏燈綺閣黃昏后。往事幾番回首。夢冷屏空清守。一樣難消受。
塵土經時面,南池一豁然。
城孤朱閣外,亭小綠荷前。
望迥蒹葭水,秋高楊柳天。
猶傳杜陵句,幽意至今憐。
去來悠悠子,
披褐良足欽。
超跡修獨往,
真契齊古今。
覆階黃土接長安,
白馬朱纓金縷鞍。
輦出橋門直西去,
滿城士女看回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