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宋中道觀八月二十八日車駕朝謁景靈宮
都人夾望禁槐傍,閶闔初開旭日光。
雕玉翠鞍牽騕褭,盤龍朱輦爛文章。
焚香閟殿開嚴帳,汲水寒溝灑廣莊。
一見天顏萬人喜,卻回宮禁樂聲長。
都人夾望禁槐傍,閶闔初開旭日光。
雕玉翠鞍牽騕褭,盤龍朱輦爛文章。
焚香閟殿開嚴帳,汲水寒溝灑廣莊。
一見天顏萬人喜,卻回宮禁樂聲長。
都城的百姓夾道站在宮槐旁翹首觀望,宮門剛剛打開,旭日的光輝灑下。精雕的馬鞍配上毛色如玉的駿馬,朱紅色的帝王車輦上盤龍圖案光彩奪目。在封閉的宮殿里焚香,打開嚴密的帳幕,從寒溝中汲水灑在寬廣的莊地上。人們一見到皇帝的容顏都滿心歡喜,隨后皇帝回宮,樂聲久久回蕩。
夾望:夾道觀望。禁槐:宮廷旁的槐樹。
閶闔:宮門。
騕褭(yǎo niǎo):古代良馬名。
朱輦:帝王乘坐的車子。文章:這里指車輦上的圖案光彩。
閟(bì)殿:封閉的宮殿。
天顏:皇帝的容顏。
宮禁:宮廷。
此詩應創作于北宋時期,當時皇帝前往景靈宮朝謁,這是皇家重要的祭祀活動。詩人目睹這一場景,依韻作詩記錄。當時北宋社會相對穩定,皇家祭祀活動體現著政權的正統性和威嚴。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皇帝朝謁景靈宮的盛大場景,突出皇家威嚴。其特點是場面描寫細致,語言華麗。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宮廷活動的文學創作風貌。
幽亭何必但臨湖,已有遙峰入座孤。野老慣看移穴蟻,溪童爭狎戲雛鳧。生同南土來嘉□,業學幽風事斷壺。歲晚幸陪文社樂,大丘庭戶盡書圖。
底用封章乞鑒湖,西林衣屨未全孤。文苞已許瞻威鳳,修脛何堪借短鳧。勝選時開班草酌,奇探曾見系檐壺。幽棲不是高人宅,丹雘無煩獻御圖。
天影秋開半畝湖,行吟劍佩野煙孤。市兒自解烹紅藥,江鵠還聞化白鳧。樹下衡門猶掛席,海中靈島舊名壺。飛花舞絮催雙鬢,夢斷瞿塘八陣圖。
□家詩景小西湖,云水南分綠嶼孤。草閤晴窗飛野馬,瓦盆精饌列家鳧。自開三徑迎雙璧,何許千金羨一壺。日暮登臺望城市,郁蔥長映兩浮圖。
秋懷搖落似荒湖,詩將高壇正背孤。逸氣健于馳坂駿,虛名輕甚弄波鳧。鄰翁有約看垂釣,晝漏無勞問挈壺。月俸沈郎揮卻盡,買山多為白云圖。
船出焦出口,東方已破冥。
人驚雙鬢白,山為六朝青。
梵唄松寥閣,梁碑鶴冢銘。
曉峰開畫幛,環列似圍屏。
諸公袞袞登臺省,后來況接才華盛。
天涯風俗自相親,歲暮陰陽催短景。
江風颯颯亂帆秋,天入滄浪一釣舟。
愁極本憑詩遣興,朔云寒菊倍離憂。
野洞初開勝,風煙稱一家。
人爭言白鹿,我道是青霞。
怪石千重險,飛泉百道斜。
千秋傳盛事,分講到天華。
藝學平分書畫棋,
三人才絕世稱奇。
芳名鼎峙傳江上,
一技專精百世師。
城頭片雨過,玉署無纖塵。披圖見林壑,忽憶山中春。
垂蘿翳衡門,往來無雜賓。時將煙霞侶,兼之泉石鄰。
覽勝每獨往,或逢漁釣倫。晤言契清賞,頗覺日相親。
豈不眷疇昔,懷哉古天民。寄聲謝猿鶴,誰歟箕潁人。
春山佳氣多,白云滿芳樹。幽徑絕塵蹤,落花映深戶。
微雨灑林落,東風長蘭步。之子招不來,滄洲日將暮。
似赴觴神會幾千,崧臺一見一泠然。
若言桃實非凡歲,未信蓬丘別有仙。
芝餌松姿七十翁,漸看碧眼與方瞳。
但教身駐云臺上,何事名高玉笈中。
霜清露白,正梧桐黃后。消盡秋懷是■酒。霎時閒、座上皓月東升,渾忘卻、酒客年來老丑。
畫屏風那畔,柬約齊來,此樂當今道稀有。好是早涼天,綺席銀盤,紅菱角、更青菰首。最著意、當場遠山人,又不是、今春送杯纖手。
窮陰薄戰乾坤交,玉龍十二騰踏驕。銀河水凍不作雨,郁為響雪寒飄瀟。
鳥毳梢繁重剖析,蟬翼至薄猶鎪雕。大白內瑩不受污,栗氣外迫時相膠。
此時梁園一純素,繁縟蕩滌空明朝。鄒陽鳴玉枚叟相,歌吟不恤清夜遙。
雅音應節騁一擊,哀弦入破求深挑。人籟未息天籟和,錚鏦颯沓輕冰敲。
四更寒月破云出,竹柏低亞晶簾梢。道心役物且物物,洞澈萬有歸清超。
短發飛霜,病骨禁秋,觸緒自驚。憶琴堂舊夢,笙歌日暮,東陵新藝,溪壑云橫。一寸愚衷,千年苯調,鹽米堆中安此生。還堪遣,有梁間語燕,樹里啼鶯。
天公底事能平。只歲序、催人同此情。任春華婉媚,骎骎老大,秋光圓滿,漸漸虧盈。卷熟殘書,杯深濁酒,銷卻胸頭哀與榮。擘愁處,聽空階促織,尺寸須成。
細細金絲柳,重重青黛山。玉人樓上倚愁看。移得淺顰深恨,上眉間。
淚濕紅綃薄,香凝碧綺寒。多情別去未春殘。歸趁海棠開后、燕雙還。
一葉蒲帆掛向東,旗亭西望憶諸公。新愁似水浮天外,舊夢如云到客中。太白才名因酒重,杜陵老病坐詩窮。夜來湖上才搖筆,便有魚龍喚雨風。
纖拽篙撐各自謀,舟師努力向灘頭。江山對面迎殘客,花鳥多情勸小留。上水太難下太易,順風何喜逆何愁。此行堪把郵程計,卅六灣過到信州。
絳帳草堂開,
弦歌歲月催。
茫茫千古事,
落落幾人才。
處世心無競,
持躬志未灰。
平生苦多病,
終老白云隈。
欲游城郭應難遍,
每訪湖山亦自勞。
坐致眼前無限景,
僧房寄處蕺峰高。
陸海臥龍收爪甲,遼天老鶴戢毛衣。
難攀騏驥日千里,易足鷦鷯巢一枝。
最好朋儕同放適,博高臺榭與登躋。
云山勝處追尋遍,似我清閑更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