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守作醮為民祈福先期而雪是日開霽
紫府仙人自列真,綠章封事更通神。
清塵已作連宵雪,不夜潛回萬屋春。
玉節朱幡來浩蕩,云車風馬正紛綸。
步虛聲徹朝元路,便挈荷囊款帝闉。
紫府仙人自列真,綠章封事更通神。
清塵已作連宵雪,不夜潛回萬屋春。
玉節朱幡來浩蕩,云車風馬正紛綸。
步虛聲徹朝元路,便挈荷囊款帝闉。
紫府中的仙人本就是列位真仙,用綠章書寫的奏章能上達神明。潔凈的雪已連著下了一夜,悄然間讓千家萬戶迎來了春天般的生機。持玉節、舉朱幡的仙人浩蕩而來,云車風馬紛紛前來。道士誦經的聲音響徹朝拜天帝的道路,接著就帶著荷囊去叩響天帝的宮門。
紫府仙人:指道教中的仙人。列真:眾仙人。
綠章:道士齋醮時上奏天帝的章表,用青藤紙書寫,故稱綠章。封事:密封的奏章。
清塵:指雪。
不夜:本指沒有黑夜,這里形容雪后明亮如同白晝。
玉節朱幡:仙人的儀仗。玉節,玉制的符節;朱幡,紅色的旗幟。
云車風馬:仙人的車馬。紛綸:眾多的樣子。
步虛聲:道士誦經的聲音。朝元路:朝拜天帝的道路。
荷囊:道士裝符錄等物的袋子。帝闉:天帝的宮門。
此詩可能創作于古代道教盛行的時期,當時人們常通過作醮等道教儀式為民祈福。任守組織作醮活動,恰逢下雪后天氣轉晴,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儀式通神祈福的美好期許。
這首詩以道教作醮祈福為主題,描繪了儀式的神秘與宏大,展現了道教文化的特色。詩中奇幻的想象和華麗的語言,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反映了當時社會對道教儀式的重視和信仰。
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
蒼極神功被,青云秘箓開。
垂衣受金冊,張樂宴瑤臺。
云鳳休征滿,魚龍雜戲來。
崇恩逾五日,惠澤暢三才。
玉帛群臣醉,徽章縟禮該。
方睹升中禪,言觀拜洛回。
微臣固多幸,敢上萬年杯。
輶軒鳳凰使,林藪鹖雞冠。
江湖一相許,云霧坐交歡。
興盡崔亭伯,言忘釋道安。
林光稍欲暮,歲物已將闌。
古樹蒼煙斷,虛亭白露寒。
瑤琴山水曲,今日為君彈。
游人獻書去,薄暮返靈臺。
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
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
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
黃鶴煙云去,青江琴酒同。
離帆方楚越,溝水復西東。
芙蓉生夏浦,楊柳送春風。
明日相思處,應對菊花叢。
三五月華新,遨游逐上春。
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
樓上看珠妓,車中見玉人。
芳宵殊未極,隨意守燈輪。
寶劍千金買,平生未許人。
懷君萬里別,持贈結交親。
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
已矣將何道,無令白首新。
沿流辭北渚,結纜宿南洲。
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臥聞塞鴻斷,坐聽峽猿愁。
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鳴雁,徒思海上鷗。
天河殊未曉,滄海信悠悠。
負書猶在漢,懷策未聞秦。
復此窮秋日,芳樽別故人。
黃金裝屢盡,白首契逾新。
空羨雙鳧舄,俱飛向玉輪。
陽山淫霧雨,之子慎攀登。
羌笮多珍寶,人言有愛憎。
欲酬明主惠,當盡使臣能。
勿以王陽道,迢遞畏崚嶒。
美人挾趙瑟,微月在西軒。
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遙思屬湘沅。
空簾隔星漢,猶夢感精魂。
白玉仙臺古,丹丘別望遙。
山川亂云日,樓榭入煙霄。
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
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秣馬臨荒甸,登高覽舊都。
猶悲墮淚碣,尚想臥龍圖。
城邑遙分楚,山川半入吳。
丘陵徒自出,賢圣幾凋枯。
野樹蒼煙斷,津樓晚氣孤。
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躊躕。
古壁仙人畫,丹青尚有文。
獨舞紛如雪,孤飛曖似云。
自矜彩色重,寧憶故池群。
江海聯翩翼,長鳴誰復聞。
故鄉今日友,歡會坐應同。
寧知巴峽路,辛苦石尤風。
昨夜滄江別,言乖天漢游。
寧期此相遇,尚接武陵洲。
結綬還逢育,銜杯且對劉。
波潭一彌彌,臨望幾悠悠。
山水丹青雜,煙云紫翠浮。
終愧神仙友,來接野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