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詩奉送擇之仁友赴漕臺之招后篇喜趙公之得士而不敢致私怨焉然別懷黯然不能成章亦足以見區區也二首 其二
珍重東臺老,英聲舊所聞。
能懷吐哺意,豈但枉書勤。
得士看如許,持心定不群。
愿言推此志,清濁見朋分。
珍重東臺老,英聲舊所聞。
能懷吐哺意,豈但枉書勤。
得士看如許,持心定不群。
愿言推此志,清濁見朋分。
要敬重東臺的長者,他那美好的名聲我早就聽聞。他懷有周公吐哺般求賢之心,不只是書信往來這般殷勤。看他得到了如此多的賢才,他的內心一定與眾不同。希望他能秉持此志,讓賢與不賢能分明區分。
東臺老:指趙公。
英聲:美好的名聲。
吐哺意:用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的典故,形容求賢心切。
枉書勤:指書信往來殷勤。
持心:內心,心意。
清濁:指賢與不賢。
此詩是作者送朋友擇之去應漕臺之招而作。趙公招聘賢才,作者既為趙公能得賢才而欣喜,也借此詩表達對趙公選拔人才、明辨賢愚的期望。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當時有賢才招聘的社會環境下。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趙公求賢若渴,期望其選拔賢才、明辨清濁。特點是用典恰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賢才選拔的關注。
人見寒云凍欲垂,
喧呼爭愿玉花飛。
誰知萬里征途上,
季子囊中未有衣。
華燈下上照樓臺,
無數銀花一夕開。
月色多情能助興,
游人去了卻重回。
山人著書好,家住小桐溪。
嵐氣穿林合,松陰與屋齊。
看云孤鶴過,傍渚一禽啼。
白發吾將隱,尋君共杖藜。
織屩堂中客。困風塵、如流歲序,行年五十。南越北燕游倦矣,白下鑿壞為室。似巢父、一枝棲息。昨夜桐風驚短夢,把園林、萬綠都蕭瑟。秋士感,壯心迫。
荀卿正遇游齊日。嘆胸中、著書干卷,沈埋棄擲。尚有及時一杯酒,身后之名何益。張季膺、斯言堪述。天意也憐吾輩在,且休憂、塵世無相識。長壽考,比金石。
鈞天一奏渺滄洲,濁世秕糠掃未休。
不即乘鯨沉采石,終當跨鶴下揚州。
荒冥山鬼相啼笑,太古皇娥共唱酬。
得作鴛鴦仙亦好,劉綱夫婦在瓊樓。
千仞巉巖俯碧悠,分明蘇子滯南州。歌詩待月同良夜,聽客吹蕭亦此秋。今古英豪多坎軻,廟廊名字得甄收。遙知碧樹書還日,人在中堂賦遠游。
詞源濯錦日悠悠,酬答詩題邵許州。興比淵明能止酒,愁如宋玉未悲秋。冰懷不為淄塵染,麗景多逢采筆收。儗種西窗數叢菊,他時風雨漫追游。
南來不覺兩秋砧,覽照驚呼雪滿簪。平日不堪文館冷,暮年更賦武溪深。
敢緣三已有慍色,自笑一生能苦心。安得袁絲隨里闬,斗雞走狗任浮沉。
八千岐路愁何補,四十光陰老亦宜。此去只堪犀首飲,向來都是虎頭癡。
逢時有道其如命,得意無言所恨遲。詩債即今渾倚閣,新篇惟有莫相疑。
秋水漫,鴨陣怯波分散。烏桕紅飛霜葉亂,夕陽山一半。云被晚鐘敲斷,兩兩歸舟相喚。煙月滿湖人不管,畫橈齊占岸。
留不得!留也不過今日。今日云帆天咫尺,明朝何處覓?江上潮平風急,吹斷幾聲殘笛?獨倚小樓寒惻惻,欲眠燈又黑。
唯生一女才十二,秪欠三年未六旬。
婚嫁累輕何怕老,饑寒心慣不憂貧。
紫泥丹筆皆經手,赤紱金章盡到身。
更擬踟躕覓何事,不歸嵩洛作閑人。
到處聽人笑圣清,
惟知養士懶論兵!
自從明月西沉海,
夜夜癡心夢倒行。
菜盤佳品最燕京,
二月嘗新豈定評。
壓架綴籬偏有致,
田家風景繪真情。
未入雞足山,不踏黃梅路。
惡業苦無多,平白披毛去。
明眼人前,一場笑具。
運殊不自今,物理難前測。
陵谷生人心,波流騖涼德。
琴書素業移,孝友先聲息。
白發對懷憂,中夜長閔默。
飛絮落花春向晚,
疾風甚雨暮生寒。
詞苑開生面,匹夫百世師。
彩鸞箋故實,白石譜新詞。
綠萼當窗發,黃花得句遲。
皋橋賃廡者,千載有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