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旬甫之池陽省覲六十四丈遂如行在所上計
雨雪成歲暮,之子遠徂征。
酌酒起相送,慨我別離情。
池陽實大藩,佐車屈時英。
子行一請覲,上計趨吳京。
良玉懷貞操,芳蘭含遠馨。
臨岐一珍重,即此萬里程。
雨雪成歲暮,之子遠徂征。
酌酒起相送,慨我別離情。
池陽實大藩,佐車屈時英。
子行一請覲,上計趨吳京。
良玉懷貞操,芳蘭含遠馨。
臨岐一珍重,即此萬里程。
雨雪紛飛迎來歲末,你要遠行而去。我斟酒起身相送,感慨著離別的情誼。池陽是重要的藩鎮,賢才屈身擔任佐車之職。你此去先去拜見尊長,然后前往京城上報地方情況。你如良玉堅守貞操,似芳蘭散發遠香。在岔路口我鄭重叮囑,這就開啟萬里征程。
徂征:遠行。
大藩:重要的藩鎮。
佐車:指輔佐之官。
請覲:拜見尊長。
上計:地方官年終將境內戶口、賦稅、盜賊、獄訟等情況編造計簿,遣吏逐級上報。
吳京:指京城。
臨岐:來到岔路口。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是歲末之時,友人劉旬甫要前往池陽拜見尊長,然后去京城上報地方情況,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送別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比喻贊美友人。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傳統送別詩的特色。
粉面啼紅腰束素,當年拾翠曾相遇。密意深情誰與訴,空怨慕,西池夜夜風兼露。
池上夕陽籠碧樹,池中短棹驚微雨。水泛落英何處去,人不語,東流到了無停住。
香山舊跡自蕭梁,千載曾留翰墨香。
鶴駕爭傳王子晉,鳳樓重賴蔡中郎。
騷人倡和時攜屐,仙吏經營數舉觴。
今日不堪頻悵望,頹然四壁倚斜陽。
雙雛遠棄恨難銷,
史筆何須浪作嘲。
不見齧氈蘇屬國,
胡中生子得承祧。
秦坑氣爇天,商山色方好。一鹿走寰中,孤鳳鳴秋昊。
多謝赤松徒,設網羅此老。片語回天心,一氣噓萬槁。
遂令箕帚妾,敢把漢宮掃。噫嘻隆準公,作事何潦草。
箕潁去已遙,山林復誰好。亦有采芝翁,皓發照蒼昊。
嗣漢配彼天,赤手藉此老。東鄰亥字人,獨伴霜木槁。
野雉懷鴆心,火龍宜電掃。何乃迷先幾,人彘橫秋草。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語事時。
天若可升非待勸,神如無驗不須祈。
人當堂上易施設,事過面前難改移。
世盛世衰非一日,堯夫非是愛吟詩。
消遣閑愁百卉中。
金鈴小宕語丁冬。
海棠紅暖一簾風。
漫學唐宮傳鼓促,
未煩隋院剪刀工。
輕衫薄袖倚欄東。
識得元龍誇自持,
此身疑早參鳳池。
驚人佳句勝春雪,
傾倒新詞媲舊詞。
長嘯天南念遠游,尉佗臺畔作中秋。酒杯借我酬佳節,明月隨人到廣州。
說餅但馀名士氣,飛觴終取虜王頭。大江東去連滄海,且聽珠娘發棹謳。
故鄉風景想依然,月滿東南半壁天。海外陰晴終有定,人間圓缺古難全。
重完破碎山河影,與結光明世界緣。甲帳珠襦尋舊夢,不知今夕是何年?
西風梧葉下空岡,歌舞承平霸業荒。滄海潮生珠有淚,賁隅秋老桂初香。
萬家愁喜圓今月,一尉東南憶故王。玉宇高寒歸未得,待將消息問吳剛。
菱枝弱不耐風波,每唱清歌喚奈何。
汲井轆轤牽玉虎,生街荊棘沒銅駝。
陽春惠澤忘應久,皦日前盟負已多。
夜夢鈞天張廣樂,五云樓閣郁嵯峨。
方外愜幽尋,清虛長道心。
閒門芳草合,古徑白云深。
帶雨龍歸洞,銜花鳥出林。
時聞笙鶴侶,天際下空音。
桑間三宿尚回頭,
何況三年濯錦游。
草草郫筒中酒處,
不知身已在彭州。
田無數畝難回首,
士少高風易折腰。
古往人非秋自老,
松軒吟對雨瀟瀟。
千盤轉盡見三門,七十二峰朝至尊。下插香壚勝廬岳,中懸天柱即昆崙。瑯璈挾籟晴疑雨,金殿搖光夜不昏。欲指群方無可問,青山處處白云屯。
絳節朱幡縹緲間,縱非天漢不塵寰。平超五岳王公位,肯數三峨伯仲山。千嶂霧深銀作海,九霄云凈玉為關。空馀沆瀣零仙掌,消渴相如可再攀。
濕云將雨過溪東,
石澀灘鳴水勢雄。
忽作晚晴秋更好,
月來林外透玲瓏。
草玄何處結檐楹,一塢深深竹數莖。子夜天風來谷口,吾伊聲雜翠鸞聲。
雙槳悠悠出岸沙,釣魚人住水西涯。隔溪殘雪春猶淺,時見寒梅一樹花。
紅葉紛紛蔽草萊,不辭提斧斲蒼苔。斷厓斜日無人到,時聽樵歌出澗來。
茅屋山頭布谷鳴,老人忙起課農耕。不知門外春多少,稻穎青青一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