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屯分韻得大字
詩翁骨成塵,巴子地如芥。
驅車藤刺亂,跋馬山石隘。
景因名自佳,物以人故大。
客來不一到,百歲負清債。
遂令東屯游,永作一生快。
君看黃岡頭,屋破古井壞。
恃有東坡翁,過者不敢拜。
諒知萬物靈,山水蒙芘頼。
男兒勿自貶,著意塵土外。
詩翁骨成塵,巴子地如芥。
驅車藤刺亂,跋馬山石隘。
景因名自佳,物以人故大。
客來不一到,百歲負清債。
遂令東屯游,永作一生快。
君看黃岡頭,屋破古井壞。
恃有東坡翁,過者不敢拜。
諒知萬物靈,山水蒙芘頼。
男兒勿自貶,著意塵土外。
詩人杜甫已然作古化為塵土,巴子之地在其面前如草芥般渺小。駕車前行,藤蔓荊棘雜亂叢生;騎馬行進,山間石頭道路狹窄。景色因名人而美好,事物因人而顯得重要??腿巳舨粊泶艘挥危惠呑佣记废铝诉@份清雅之債。于是讓東屯之行,成為一生難忘的快事。你看黃岡頭,房屋破敗古井毀壞。但因有東坡先生在此,路過的人都不敢輕慢。要知道萬物有靈,山水也依賴名人而有光彩。男兒不要自我貶低,應將心意放在塵世之外。
詩翁:指杜甫。
巴子地:巴子國故地,這里指東屯一帶。
跋馬:勒緊馬韁繩使馬回轉,這里指騎馬。
芘頼:庇護、依賴。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游覽東屯,東屯是杜甫曾居住之地。當時詩人或許有感于杜甫等名人的影響力,看到東屯雖荒僻但因名人而有了別樣意義,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名人對山水的影響,激勵男兒要有高遠志向。其突出特點是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展現了詩人對文化傳承和個人志向的思考。
應運生申甫,乘時薦馬陽。
讜言謨誥協,憂國鬢須蒼。
海角敷功烈,葵心注廟堂。
所嗟賢補闕,迢遞出蠻方。
經筵開自祖宗朝,按月逢旬第二朝。今上春秋偏好學,三千年后見神堯。
編排御覽效精誠,白本高頭手寫成。句讀分明圈點罷,隔宵豫進講官名。
絲鞭聲肅退朝官,名在經筵各整冠。一字班行先出隊,中臣扶輦下金鑾。
金水河頭白玉橋,上公寶帶侍中貂。逡巡小立瞻龍氣,左順門高御幄飄。
文華東啟奉天東,滴翠浮青映碧空。講藝談經頻設仗,太平天子坐當中。
百官朝下殿門前,仗馬雙牽七寶鞭。黃道正中移步輦,侍臣班從赴經筵。
龍池鳳掖藹朝暾,板轎初回轉角門。聽唱官人來進入,講章默默又重溫。
殿陛森排劍戟重,金貂玉蟒護真龍。司儀起案雙雙過,御榻前頭取次供。
橫經幾子赭羅裙,小對團龍簇繡云。抬向御前安穩定,黃金鎮紙兩邊分。
第三廳協兩坊官,長跪拈書漚手攤。幸對天顏剛咫尺,禮嚴不敢舉頭看。
行出班東面照西,臚聲高飏叩頭齊。參差進講并肩立,輪著周書孟子題。
兩行冠佩列金緋,供奉諸臣盡繡衣。步入殿門同磬折,諫官端拱靠南扉。
師保公孤盡上行,元勛立近袞龍傍。紅云不動爐煙細,聽講虞書第幾章。
金鶴飄香瑞靄濃,寶爐籠火擁蟠龍。未曾暫免經傳旨,不怕嚴寒報仲冬。
綠琉璃殿洞重門,黼扆中陳擁至尊。傳與太官供酒飯,兩班文武盡承恩。
白玉闌干與案齊,一行殽核盡朝西。珍羞良醞俱名品,指點開囊囑小奚。
姿容沾醉總仙桃,黃閣三公共六曹。步出順門俱北面,曕天拜舞不知勞。
隔宿薰衣問夜闌,齋心轉覺副心難。不知言語功多少,到得君身保治安。
齋辰服次圣躬勞,淺淡垂衣寶座高。昨日御批傳帖下,龍紋重整赭黃袍。
朱衣司禮下東班,風細傳言縹緲間。暫倚木天西面望,圣皇親饗兩宮還。
岸盡催撐渡,風橫促解橋。
傳聞記常歲,偉觀得今朝。
時有疏鐘度,誰云隔岸遙。
明當絕溪去,應為好山招。
玉鉉金觴未許拈,陶家風致我何嫌。云英一化春無跡,乳腳初翻火正炎。真樂故應兒女笑,清歡那得故人兼。風窗細啜詩成后,何物中邊數蜜甜。
群兒癡絕不知寒,搏雪中庭作幻觀。忽訝海波晨涌地,更疑華頂夜憑闌。斜侵院竹驚枝短,清逼皋禽覺袂單。不用孫龍較同異,浮生只合此俱看。
四觀寶樹七重行,
寶葉華敷妙宮殿。
寶幢幡蓋影重重,
十方佛國于中現。
無為齋墻土花碧,悲風颯颯響通夕。
墨耶淚耶不可知,白頭老儒對鐙泣。
金荃蘭畹楚臣騷,丹鳳城中鬼夜號。
翠華西幸華山高,孤臣之魂安足招。
浩蕩鷗邊,四山深黑明漁火。
水亭涼鎖。一笛秋心破。
棹入菰蒲,撲面青蟲墮。
船唇坐。雨絲吹過?;廒黥ぁ?
莫五似裴迪,邈然清妙機。
喜讀不急書,堆桉亂不齊。
興來即相過,談諧無町畦。
清坐或終朝,不避子與妻。
黃花長于人,色勝金留犁。
告我春種時,親送斤竹溪。
大笑此言信,勞群十甕齏。
我言亦妄耳,子試妄聽奚。
市聲塞耳不能聽,轉入禪林取意行。
寺破??礆埛鹪?,塔高留得夕陽明。
與君短臘同為客,即日新交倍有情。
更一徜徉可歸去,寓齋分對兩鐙檠。
道上人家梅子枝,
背春還復葉離離。
詩翁觸物俱歸思,
不用風前叫子規。
翊戴興炎祚,權宜仿晉都。關中蕭相國,江左管夷吾。感會逢英主,拘攣鄙腐儒。人間留不得,去與列星俱。
憶昨初南渡,人情正自危。起平王室亂,笑指楚囚悲。投箠來方銳,乘桴計不疑。還師期克敵,遺恨失斯時。
仗鉞除君側,披荊立本朝。規模收廟勝,威略動天驕。賢業留黃閣,閑情在午橋。傷心桃李徑,霜霰日蕭條。
名與功高大,身為世重輕。初傳都督令,已懾敵人情。門謝三千客,胸包十萬兵。圣王分陜意,嘆息失長城。
齪齪誠何算,堂堂亦已休。嗟聞閉東閣,忍復過西州。會送宜千乘,歸藏但一丘。往來埋玉恨,清淚漲溪流。
茲行卻有如歸樂,才息征塵事唱酬。
佳節偶逢杯在手,春宵難得月當頭。
林逋未許山中住,蘇軾真為海外游。
猶憶昨宵風浪里,欲回天地入孤舟。
千官侍從肅鹓行,鼓吹麾幢滿建章。
絕幕策成中執法,請纓生致左賢王。
枚皋賦詠能持管,方朔詼諧更上觴。
萬里誇胡非羽獵,不勞明主幸長楊。
云作巖扉風自關,
清陰半壑樹中間。
傍廂更著茅亭好,
放入西南一面山。
靜處沉思動處機,乾坤落落壯心違。
誰能與物原無競,我拙謀身自覺非。
半榻青山吟夢遠,一燈殘雨故人稀。
床頭剩得馀樽在,夜起呼童煮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