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汗流浹背
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
注釋:浹:濕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同義詞:大汗淋漓 、汗出如漿 、汗流滿面
反義詞:冰天雪地 、從容鎮定 、滴水成冰
例句:["1. 跑完馬拉松全程后,選手個個汗流浹背。","2. 今天實在熱,即使只穿件汗衫,仍然汗流浹背。","3. 在這大太陽下工作,常是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更多句子 ++"]
出處:《史記·陳丞相世家》: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后漢書·伏皇后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印證:["1.《后漢書.卷一○.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2.《隋書.卷五七.盧思道列傳》:「周氏末葉,仍值僻王,斂笏升階,汗流浹背,莒客之踵躋焦原,匹茲非險,齊人之手執馬尾,方此未危。」","3.《五燈會元.卷一八.法輪應瑞禪師》:「師憤然欲他往,因請辭,及揭簾,忽大悟,汗流浹背。」","4.《蕩寇志》第四一回:「這句話分明青天打下霹靂,蔡京心有暗病,直嚇得汗流浹背,魂不附體。」","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看得他身上冷一陣熱一陣,冷時便渾身發抖,熱時便汗流浹背,不住的面紅耳赤,意往神馳,身上不知怎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