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裹足不前
拼音:guǒ zú bù qián
注釋:裹:纏。停步不前,好像腳被纏住了一樣。
同義詞:安于現狀 、按兵不動 、躊躇不前
反義詞:乘風破浪 、高歌猛進 、馬不停蹄
例句:["1. 敵人都已經沖過來了,我們還能裹足不前嗎?","2. 他也實在太沒出息了,稍遇困難就裹足不前。","3. 你別怪我裹足不前,前面的路途實在太危險了。","更多句子 ++"]
出處:戰國·秦·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印證:["1.《三國演義》第一六回:「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2.《清史稿.卷一三六.兵志七》:「近年以來,商船裹足不前,兵船反入洋塢,非認真整理,無由振興?!?,"3.清.昭槤《嘯亭雜錄.卷四.關稅》:「藉以正額虧缺為名,日加苛斂,以致商賈傾家蕩產,裹足不前,乃使物價昂貴,於民生大有虧損?!?,"4.《蕩寇志》第四二回:「兄長如此疑人,現在輔佐業已殘缺,未來豪杰,裹足不前,我梁山其孤危矣!」","5.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一.容園》:「(容園)本江畹香中丞之舊宅。余初以少賤,不得其門而入。及為張觀察所得,又以素無謀面之雅,裹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