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顛沛流離
拼音:diān pèi liú lí
注釋: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流離:浪落。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同義詞:背井離鄉 、兵荒馬亂 、浪跡江湖
反義詞:安家立業 、安家落戶 、安居樂業
例句:["1. 假如一個國家戰禍連年,必然造成人民顛沛流離。","2. 有誰愿意拋妻離子,顛沛流離在外,這是不得已啊!","3. 過去在抗戰時候,不知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顛沛流離。","更多句子 ++"]
出處:《詩經·大雅·蕩》: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印證:["1.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九:「使學者知斯文之不墜,蓋有天助;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保有之難也,而共振顯之。」","2.《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好些時不見了他,只說是顛沛流離,連存亡不可保了。」","3.《明史.卷二八二.儒林列傳一.趙汸》:「當是時,天下兵起,汸轉側干戈間,顛沛流離,而進修之功不懈。」","4.《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至於沒出土兒,就遭了這場顛沛流離,驚風駭浪,更自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