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殷鑒不遠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注釋:殷:指商朝后期;鑒:鏡子。指殷商子孫應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訓就在眼前。
同義詞:前車可鑒 、前車之鑒 、引以為戒
例句:["1. 雖說是殷鑒不遠,卻仍敵不過人們的善忘。","2. 泡沫經濟的殷鑒不遠,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以免重蹈覆轍。","3. 過去濫墾土地的結果,造成許多天災,殷鑒不遠,我們還能輕忽環保嗎?","更多句子 ++"]
出處:《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印證:["1.《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源)","2.《后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鄭太》:「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為資援也。且事留變生,殷鑒不遠。」","3.《魏書.卷一○○.高句麗列傳》:「璉惑其左右之說,云朝廷昔與馮氏婚姻,未幾而滅其國,殷鑒不遠,宜以方便辭之。」","4.《晉書.卷一○二.劉聰載記》:「昔齊桓公任易牙而亂,孝懷委黃皓而滅,此皆覆車於前,殷鑒不遠。」","5.《舊唐書.卷七一.魏徵列傳》:「若策名得地,則九族蔭其余輝;委質非人,則一身不能自保。殷鑒不遠,公所聞見。」","6.《資治通監.卷五九.漢紀五一.靈帝中平六年》:「明公以親德之重,據阿衡之權,秉意獨斷,誅除有罪,誠不宜假卓以為資援也!且事留變生,殷鑒不遠,宜在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