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不求甚解
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注釋:甚: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了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不深入。
同義詞:囫圇吐棗 、囫圇吞棗 、淺嘗輒止
反義詞:鞭辟入里 、含英咀華 、精益求精
例句:["1. 讀書要先分類,有些書須精讀,有些因屬參考性質,不求甚解亦無妨。","2. 為了盡快了解這部小說的情節,我只能先不求甚解地翻閱一遍,至於其中的寫作技巧,只好待以后再仔細分析了。","3. 這是需要精讀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隨意瀏覽?","更多句子 ++"]
出處:晉·陶潛(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印證:["1.晉.陶潛〈五柳先生傳〉:「閑靖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梗ㄔ矗?,"2.《宋書.卷九三.隱逸列傳.陶潛》:「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3.唐.白居易〈松齋自題〉詩:「況此松齋下,一琴數帙書。書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娛。」","4.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卷一○.己丑館選》:「『讀書不求甚解,此語如何?』曰:靜中看書,大意了然。惟有一等人,穿鑿求解,反致背戾、可笑,故曰:『解是不解,不解是解。』」","5.清.李漁《閑情偶寄.卷三.詞曲部.賓白》:「朱文公,南人也。彼烏知之,故但釋字義,不求甚解,使千古疑團,至今未破。非予遠游絕塞,親覯其人,烏知斯言之不謬哉!」","6.《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此時做這六合縣知縣的,乃是湖南人氏,姓梅,名揚仁,號子賡,行二。這人小的時候,諸事顢顢頇頇,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