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言不由衷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注釋:由:從;衷:內心。話不是出自內心,指心口不一致。
同義詞:口口聲聲 、口蜜腹劍 、口是心非
反義詞:表里如一 、出自肺腑 、肺腑之言
例句:["1. 他的話言不由衷,聽起來真不舒服。","2. 我最討厭這種假惺惺,言不由衷的人。","3. 當他自覺這話言不由衷時,臉不禁紅了。","更多句子 ++"]
印證:["1.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注引汪伯彥《建炎中興日歷》:「王語伯彥等曰:『宗澤渡河,方到趣行,言不由衷。』」","2.明.李贄《焚書.童心說》:「童心既障,於是發而為言語,則言語不由衷;見而為政事,則政事無根柢;著而為文辭,則文辭不能達。」","3.明.王夫之《讀通監論.卷一七.梁武帝》:「故自隋而之唐,月露風云未能衰止,而言不由衷、無實不祥者,蓋亦鮮矣,則(蘇)綽實開之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