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血流漂杵
拼音:xuè liú piāo chǔ 、xiě liú piāo chǔ
注釋:杵:搗物的棒槌。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同義詞:腥風血雨 、血流成河 、血雨腥風
反義詞:兵不血刃
例句:["1. 兩軍短兵相接,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漂杵。","2. 淝水之戰,秦軍大敗,死傷無數,血流漂杵。","3. 長平之戰,白起擊殺趙軍四十余萬,到處血流漂杵。","更多句子 ++"]
出處:《尚書 武成》: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印證:["1.《書經.武成》:「受率其旅若林,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源)","2.漢.賈誼《新書.卷一.益壤》:「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誅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3.漢.賈誼《新書.卷二.制不定》:「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涿鹿之野,血流漂杵。」","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縣大老爺喝叫打,差役便把他按倒在地,褪下褲子,當街打了五十小板子。……當時把他打得『血流漂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