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兵不血刃
拼音:bīng bù xuè rèn
注釋: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同義詞:不戰而勝 、所向披靡
反義詞:血流成河 、血流漂杵 、血流飄杵
例句:["1. 戰爭的最高境界,就是兵不血刃,贏得勝利。","2. 多虧將軍好計謀,讓我軍兵不血刃,贏得勝利。","3. 由於敵人軍心渙散,聯軍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幾座城市。","更多句子 ++"]
出處:《荀子·議兵》: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
印證:["1.《荀子.議兵》:「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德盛於此,施及四極。」(源)","2.《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取荊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3.《晉書.卷六六.陶侃列傳》:「(郭)默在中原,數與石勒等戰,賊畏其勇,聞侃討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4.《水滸傳》第九七回:「今當乘其驚懼,開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機,城中必縛將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5.《三國演義》第六二回:「大軍一擁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