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唾手可得
拼音:tuò shǒu kě dé
注釋: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極容易得到。
同義詞:輕而易舉 、手到擒來 、探囊取物
反義詞:百世難期 、大海撈針 、可望不可即
例句:["1. 這事雖不是唾手可得,但也不是太難。","2. 這件事不難,待我打通關節,自然唾手可得。","3. 這座獎盃,以我們的實力,可以說唾手可得。","更多句子 ++"]
出處:《后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印證:["1.《水滸傳》第九七回:「今當乘其驚懼,開以自新之路,明其利害之機。城中必縛將出降,兵不血刃,此城唾手可得。」","2.《三國演義》第七回:「韓馥無謀之輩,必請將軍領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3.《說唐演義》第六○回:「眼見關內無人,此關唾手可得也。」","4.《東周列國志》第七回:「此城唾手可得,不意鄭兵相助,又費時日。奈何?」"]